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王小妞 于 2020-12-28 14:39 编辑
《蒲答》论坛问答一周精选(2020年11月09日-2020年11月16日) 遴选一周问答精华,让知识传递更加便捷,尽在《蒲答》专栏。 本次内容由“持久的永恒”编辑,“飞凌大圣”审核。 栏目内容采集于蒲公英论坛,主要来源《有问有答》板块,不代表蒲公英论坛意见。 PS:诚招冠名商! 问:计划将制粒工序,由原来的沸腾制粒变更为真空低温液体连续带式干燥机进行“直接制粒”。现在可以想到的变更有1、设备变更;2制粒方式变更;3干燥时间和干燥温度及干燥方式变更;4生产场地变更(前后在一个厂址不在一个车间);5物料加入顺序变更等;应该归属“Ⅲ类变更”、“重大变更”吧? 答(论坛ID:yangman5):对照着变更指导原则看了下,这里面有几条是重大,有些酸中等,比如变更制粒方式、干燥方式算是重大了,但是非无菌产品变更生产车间这个应该是属于中度,还是应该按照重大变更来,我所了解的重大变更是补充申请,中度变更是备案,微小是年度报告。 链接: 问:接到消费者投诉产品裂片,一大袋都这样裂片,有哪些原因导致裂片? file:///C:/Users/sa_tec2/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 答(论坛ID:峰行天下):这种情况,1、现检查自己公司的稳定性留样及正常留样是否有情况,2、根据以往年度回顾是否出现过这种情况,有没有生产工艺(糖衣包衣)变化,3、生产过程调查,看看人员操作有没有问题。4、重新取些包装好的进行高温高湿条件实验,每天看看片子的性状。
如果经常出现郑重情况,和基片质量没有任何关系,主要是在糖衣包衣过程的问题,糖衣包衣过程中的胶糖浆、色糖浆的包衣过程未按干燥时间干燥,或者有可能未包衣胶糖浆过程。 链接: 问:本公司有阳性对照室的生物安全柜采用直排的方式,尾端装有高效过滤器。但被审计官以下几个问题给问住了: 问题1:是否有对直排效果进行确认? 问题2:是否有定期对高效过滤器进行检查?检查什么项目? 问题3:是否有定期对高效过滤器进行灭菌或者消毒? 答(论坛ID:wsx):(1)直排效果确认?测试为负压是不是就可以,负压保证安全柜内微粒和菌不会溢出。对于生产车间空调系统,某些功能间也是直排,好像也没有要求进行直排效果确认。
(2)高效过滤器定期检查内容:前后压差、是否泄漏、过滤效率;
(3)定期消毒。臭氧,甲醛熏蒸。 链接: 问:一些QC的小设备,培养箱、冰箱、小型立式灭菌器。这些东西如果做过验证,还有必要再校准吗?如果这些设备经过外校,也经过验证,校准签和验证合格签贴那个,还是都贴上? 答(论坛ID:yangman5):针对这个问题,我觉得必须要明确验证、检定、校准等要求的定义与目的是什么? 首先针对这些仪器等,经过了验证,仍然需要有必要进行校准;比如你的冰箱,验证是说明冰箱合格,可以投入使用,但是在你日后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或者说温度漂移之类的,是验证时无法预判的,那就需要有校准了。 三方机构,法定机构一般做的是检定,这个会给你一个检定合格的标签,有检定合格日期,或有效期、编号等信息;自己验证合格,很多企业内部也会有一个标签,上面会写明验证合格日期,以后有效期或者下次验证日期等;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需要都贴上。 歪楼:都贴上才是王道。 链接: 问:有没有药典或者其余指南规定,菌种复苏到底是按照说明书还是按照日常培养温度来复苏的?比如白色念珠菌,说明书要求25~30℃,但是日常培养室20~25℃。那么请问,我到底应该按照说明书来复苏还是按照日常培养温度来复苏?
file:///C:/Users/sa_tec2/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gif 答(论坛ID:zw20050203):一般是按说明书的来,药典毕竟是泛用,对特殊的可能不适用,这种情况可以在管理文件中说明一下。 歪楼:很简单,你用25℃来复苏不就完了啊。 链接: 问:GMP指南写水系统PQ第一阶段验证2-4周,目的是证明产品水的制备和分配符合要求的水质。PQ第二阶段验证2-4周,目的是确认消毒周期。PQ第三阶段至少一年,目的证明持续稳定产出符合要求的水。一、三阶段很好理解,但二阶段确认消毒周期,如果我的消毒周期定的是1次/月,那么为了证明我的周期有效不是要做三个周期的取样检测吗?也就是3个月,为什么指南规定的是2-4周呢?水系统PQ验证的取样周期与消毒周期有关系吗? 答1(论坛ID:yangman5):一阶段:考察系统各功能段的功能情况、制定合适的运行范围、制定和最终确定操作,清洗和维护程序、证明所生产水和输送水符合质量要求 二阶段:持续证明按SOP运行在确定的范围内、持续证明所生产及输送水达到质量要求 三阶段:证明长期性能、确保潜在的季节变化的因素得到评估和处理 答2(论坛ID:292314614):1阶段确定运行参数,2阶段进一步证明参数,并结合数据证明合理的消毒周期。这里是要观察1和2阶段的微生物情况,制定合理的消毒周期。制定后在第三阶段继续观察证明消毒周期的合理。 链接: 问:1、这种操作上一批产品肯定会有部分遗留到下一批,在清场前生产的几批产品有效期都按第一批生产的时间确定吗?2、我们做过储存期验证,证明在生产洁净区的环控条件下,产品10天质量指标、微生物都是符合要求,因此,中间体有效期定为7天。是否可以借鉴,7天内生产的批次最后做一次清洁,7天内生产的批次不做清洁?公司双休,再保守些,5天生产同一个品种,周五清场,不知道是否可行? 答1(论坛ID:月光冥想):1、储存期的验证和你的动态生产是不一样的,需要单独验证。 2、没必要每批生产结束取样,这样的话你取样造成下一批的污染怎么办? 3、在连续生产/阶段性生产过程中可以按照批数和连续生产时间来规定,但是最好是两个都作为你的连续生产终点,到了相应规定的批次或时间就需要进行清场。当然是要经过验证的。 另,在连续生产过程中你并不仅仅要考虑的是清场问题,还有产品质量问题,关注批与批之间的累计效应,你可以在最后几批产品中进行均匀取样,来保证你的连续生产状态是合理的。 答2(论坛ID:张佳虎):你关心的是同品种产品如何连续生产,连续生产期间不清洁或小清洁是否可行的问题。 同品种连续生产可以,但是根据生产剂型风险不同,建议口服固体制剂可以进行连续生产验证,开展连续生产周期之前要对你们的车间清洁、保持、污染情况、设备清洁等方面进行风险评估,人为控制有效,还有很大的操作空间的,可以开展连续生产验证,简单来说就是连续生产5天后做一次清洁、取样,重复3个周期,验证结果没有问题就通过了,但是要增加定期的年度或半年度清洁监测。 链接: 问:对于API生产过程中,部分设备无自动记录功能,靠的是人工记录,那有时候CPP员工忘记记录了,对于该批产品如何处理?(产品合格,与日常生产质量一致)。那我是放行还是不放行?那记录中的CPP记录点肯定是划掉,填写原因。这偏差难写,更难的是产品如何办,放还是不放? 答1(论坛ID:sxp):既然时CPP,那么相对应的CQA就应该知道,制定取样计划,加大取样量,评估,API。质量属性分布相对均匀,怎么就不能评估呢? 不过最主要的是要搞清楚,到底时没记,还是没按参数设置,如果只是没记,有什么大的问题? 答2(论坛ID:张佳虎):产品放行是对生产过程审核和检验结果审核,都符合后放行
生产过程CPP记录不全,偏差调查中关于影响评估的降低措施建议是:一方面让当时生产的人员、现场QA分别回忆过程中看到的参数是否符合工艺控制范围(或者回忆具体的实际生产工艺参数),并对各自的回忆对比看是否真实,另一方面增加对该CPP影响的CQA取样及检测,检测结果通过后偏差关闭,产品留样风险放行。
具体情况不清楚,仅是建议,你还是要会谈生产和质量的领导。 歪楼:以前我们常说产品质量是检验出来的;后来我们改了,我们说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再后来......现在遇到麻烦了,检验是合格的,没问题;但是生产过程参数记录不全,这可怎么办啊?
凭我的直觉,出现这样的情况,大概率是放行了,说句我个人的猜测,说不放行的可能是QA或者技术之类的,反正估计是没有质量受权人会说这样的情况不放行的。 链接: 问:我们这边注射剂车间检查老师提出沉降菌每批都做,但我们有一个无菌制剂车间做法是灌装室每批都做,其他B级辅助房间不进行每批(已过FDA)。我这边属于新成立的车间,如果采用灌装室每批都做的话,是直接修改文件还是发起一个变更。这个灌装室每批都做属于更严格的控制? 答(论坛ID:jhf1006):检查老师提出的是针对工作内容还是文件,落到缺陷项了么,没有的话,你们想简单省事就来个文件修订。不过我认为这是增加工作内容的变更,应该走变更程序,其中包括文件的修订。 链接: 问:药品批文和药品监管码有什么不同? 药品批准文号是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特定生产企业按法定标准、生产工艺和生产条件对某一药品的法律认可凭证,每一个生产企业的每一个品种都有一个特定的批准文号。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在取得药品批准文号后方可生产。药品批准文号不允许随意改变。 药品监管码是针对药品在生产及流通过程中的状态监管,实现监管部门及生产企业产品追溯和管理,维护药品生产商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药品监管是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编码技术,给药品最小包装上面赋上一个电子监管码。通过这个电子监管码给药品一个合格的身份证。实施电子监管以后,企业通过电子监管系统上传信息,使得赋码药品不管走到哪里都能被实时监控。 歪楼:批文是户口身份证,监管码相当于健康码,一扫会被动自报家门和行动轨迹。 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