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31日,EMA批准了MYR GmbH公司的新型多肽药物 bulevirtide(Hepcludex)用于丁型肝炎(HDV)治疗,这是首个专门针对丁肝治疗的药物。bulevirtide是由德国海德堡大学开发的一种钠离子-胆汁酸协同转运抑制剂,也叫做NTCP(sodium taurocholate co-transporter polypeptide),可阻止病毒进入肝细胞。bulevirtide是一种脂肪酸酰化的人化学合成多肽,含有47个氨基酸,每日给药一次,注射剂量为2mg。
bulevirtide的化学结构
临床试验数据显示,慢性丁肝患者接受bulevirtide+替诺福韦治疗24周,50.0%-76.7%的患者体内无法检测到HDV 病毒的RNA或RNA水平下降2个lg对数值以上,40.0%-50.0%的患者谷丙转氨酶恢复到正常水平,疗效非常优越。本品不良反应轻微,临床试验中治疗组的脱组率不足10%,发生率超过10%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胆汁分泌增加。因为本品疗效突出,在2018年获得了FDA突破性疗法认定。
bulevirtide对丁肝的疗效丁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丁型肝炎病毒(HDV)与乙型肝炎病毒等嗜肝DNA病毒共同引起的传染病,因此丁肝仅出现于HDV/HBV共感染者,相比单纯的HBV感染者,HDV/HBV共感染者更容易转变为肝硬化或肝癌,因此丁肝患者非常罕见,即便是在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2017-2019年的丁肝感染者也分别仅有375人、433人和356人(卫健委),因此bulevirtide虽然有孤儿药的资格认定,但依然难以做大市场。Bulevirtide之所以引人关注,是因为该产品在二期临床试验中对乙肝展现出非常出色的疗效和NTCP在乙肝治疗领域的发展潜力。
2019年国际肝病大会(2019 International Liver Congress )公开的数据显示,60名HBV/HDV共感染者被平均分成四组,分别接受单独180μg PEG-干扰素α-2a、2mg bulevirtide+ PEG-干扰素α-2a,5mg bulevirtide+ PEG-干扰素α-2a 或单独2mg bulevirtide治疗,在48周时,接受2mg bulevirtide+ PEG-干扰素α-2a治疗的15名患者,有9名患者体内HDV 的 RNA低于检测限,5mg bulevirtide+ PEG-干扰素α-2a治疗组则有6名患者达到这一标准,而单药治疗组分别只有2人达到这一标准。在72周时,两个联合治疗组分别依然有8名和4名患者符合这一标准,但单药治疗组已经无一达标。乙肝方面,在72周时,接受2mg bulevirtide+ PEG-干扰素α-2a治疗的15名患者,有6名患者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下降1个lg对数值或低于检测限,而5mg bulevirtide+ PEG-干扰素α-2a治疗组则有2名患者达到这一标准。合并两个组统计分析数据显示,27%的患者HBsAg下降,20%的患者HBsAg发生了血清转化。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两个单药治疗组患者HBsAg并未发生显著变化。
另外在2014年公布的一项二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40名HBV感染者接受 bulevirtide 治疗24周,HBV的DNA水平随bulevirtide剂量依赖性地下降,其中10mg/日治疗组的8人中,有6人的HBV的DNA载量至少下降一个lg对数值。
尽管总入组患者不足200人,本品对于罕见的丁肝而言,疗效是不可厚非的,但对于患者众多的乙肝而言,虽然早期临床试验数据诱人,但现在下结论说该产品有望治愈乙肝还为时过早,本品研发进展缓慢,目前仍处于二期临床阶段,背后的原因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