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大海00 于 2018-10-14 17:33 编辑
智能工厂未来的路依旧很漫长! 写这篇勉强称之为感想的东西纯属偶然。 论坛,经常逛,但“活动发布”这个版块却还是我第一次点开,也因此来了回“迦南杯”乱入。 一如当年的“质量管理体系“,工业4.0,这个自带”既听、既视感”的高大上词汇近年间倏然名声大噪。由此,工业4.0中的“智能工厂”也就成了制药行业不可不谈的话题。而不觉间,我也成了推动智能化生产系统和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发展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只可惜,小的不能再小了!)。虽说中国首个"工业4.0"联盟,首套工业4.0流水线均已面世,但个人浅薄的认为,想要真正将“智能工厂”规模到制药行业,特别是我所从事的中药行业,这条路(似乎、好像)依旧很漫长,至少我是存疑的。
一、工艺方面 金银花做主药的品种,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检测绿原酸的含量视为有效成分,可从治疗效果来看,似乎并非如此。百科原话“绿原酸是金银花的主要抗菌、抗病毒有效药理成分之一”似是也可窥一二。
二、产地方面 同样是金银花,即便产地固定,但若温度不同、光照不同,种植方式不同,有效成分如何保持,收率如何可控?涨料了如何?混成一批,药效过猛,临床吗?
三、设备方面 智能化的前提是自动化,但就目前中药行业而言,自动化药机设备还未成熟,至少前处理用热风循环烘箱还无法实现自动化,真空带式干燥机的出现解决了制剂中液态物料的干燥,但固态物料仍旧是难点。口服液生产线算是最为成熟的自动化制剂生产线,但铝塑组合盖的清洗却依旧难倒了许多企业。
对企业家而言改变是无奈的,不跟紧时代步伐,是活不下去的。但我只是一名寻常百姓,有一种近乎偏执的胡思乱想: 中药,作为老百姓几千年来在与疾病斗争中,通过实践,不断认识,积累的医药知识。它是复杂,多元的。而今中药行业搭上MES、SCADA、ERP的高铁,却被 GMP限制着时速,结果究竟如何,还有待拭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