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萹蓄的花朵粉白,极小,生于叶子基部。 by Dalgial [16] 卫武公 说完了植物,再说说植物背后的主人公——卫武公。“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后面三句其实更加广为人知。切、磋、琢、磨,乃是将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后引申为学问上的研究探讨。这里比喻卫武公在学问研究、性情锤炼方面精益求精。 卫武公(B.C.852-B.C.758),姬姓,卫氏,名和,卫厘侯之子,卫共伯之弟,春秋时期卫国第十一任国君,公元前812年至公元前758年在位,《史记·卫康叔世家》载: 武公即位,修康叔之政,百姓和集。四十二年,犬戎杀周幽王,武公将兵往佐周平戎,甚有功,周平王命武公为公。 [8] 在《国语》中,楚国的一位史官透漏了更多关于卫武公的事迹,他“闻过则喜”、“从善如流”,九旬高龄仍“夙夜在公”,真可以算是一代明君了。此外,《大雅·抑》与《小雅·宾之初筵》据说也出自卫武公之手,都是劝诫周王之作。成语 “投桃报李” 、“耳提面命”就出自于《大雅·抑》,《小雅·宾之初筵》则劝告周王不要酗酒。 不过,据《史记》载,卫武公当年却是杀掉自己的长兄而取得权力。唐司马贞在给《史记》做索隐时就不相信:“若武公杀兄而立,岂可以为训而形之于国史乎?蓋太史公采杂说而自为此记耳。” [9] 而同时代的孔颖达在注疏时,并不去辨析事实,而是美而言之曰:“武公杀兄篡国,得为美者,美其逆取顺守;齐桓、晋文以篡弑而立,终建大功,亦其类也。”[10] 对此,清代散文大家姚鼐(1731-1815)的叔叔——姚范(1702—1771)觉得不可思议,斥之曰:“如所云是,经导天下以恶矣。说经者当如是乎?” [11] 姚鼐(nài)的得意门生、姚门四杰——方东树(1772-1851)看到姚范的评语后在一旁批注到:“此唐儒附会,回避太宗、建成、元吉事耳。然亦由其读史不审。” [12] 建成是高祖李渊长子,元吉是四子,皆丧命于玄武门事变。其中建成遭李世民射杀,时年三十八岁;元吉死时不过二十四岁。建成、元吉各有五子,全部遇害。为了夺取皇位,视手足如草芥,这也是唐太宗李世民。 《淇奥》的注疏者美卫武公之“逆取顺守”,实则为太宗正名。因此,钱锺书认为东树领会到前人注疏的言外之意,评价说“读书甚得间。” 从这里也,我们可以看到政治对于经书注释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