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毛慈菇鉴别 本品为较常用中药。商品来源主要为兰科植物杜鹃兰的假鳞茎。
历史 | 古代本草未见毛慈姑之名。只有山慈姑。山慈姑始见于《本草拾遗》,其后各种主要本草均有收载。陈藏器说:"┈┈山慈姑生山中湿地,叶似车前,根姆似慈姑"。李时珍说:"山慈姑处处有之。冬月生叶,如水仙花之叶而狭。二月中抽茎,如箭杆,高尺许。茎端开花白色,亦有红色、黄者,上有黑点,其花乃众花簇成一朵,如丝纽诚可爱。三月结子,有三棱。四月初苗枯,即掘取其根,状如慈姑及小蒜,迟则苗腐难寻矣。根苗与老鸦蒜极相类,但老鸦根无毛,慈姑有毛壳包裹为异尔,用之去毛壳"。从以上陈藏器和李时珍对山慈姑的这些描述分析:可见陈藏器所指的山慈姑应为兰科植物杜鹃兰,而李时珍所指的山慈姑除兰科植物杜鹃兰外,还可能包括百合科植物老鸦瓣。百合科植物老鸦瓣现作为光慈姑使用,此处仅述来源于兰科植物杜鹃兰的毛慈姑。
| 原植物 | 杜鹃兰 别名:泥宾子(四川)、三道箍、三道圈、朝天一柱香(贵州)。
Cremastra appendiculata (D.Don.) Makino (C.variabilis (Bl.)Nakai)-兰科Orchidaceae
[/url] 假鳞茎聚生,近球形。顶生1叶,很少具2叶,少有花先于叶者;叶片椭圆形,长达45cm,宽4~8cm,顶端极尖,基部收窄为柄。花葶侧生于假鳞茎顶端,直立,粗壮,通常高出叶外,疏生2枚筒状鞘。总状花序疏生多数花,花偏向一侧,紫红色、花苞片狭披针形,等长于或短于花梗(连子房);花被片呈筒状,顶端略开展;萼片和花瓣近等长,倒披针形,长3.5cm左右,中上部宽约4mm,顶端极尖。唇瓣近匙形、与萼片近等长,基部浅囊状,两侧边缘略向上反折,前端扩大并为3裂,侧裂片狭小,中裂片长圆形,基部具1个紧贴或多少分离的附属物;合蕊柱纤细,略短于萼片。花期5~6月。
生于坡林下阴湿处。
分布于河南、山西、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陕西、甘肃、四川、贵州。
| 采制 | 夏季挖取其假鳞茎,除去茎叶,抖净泥土、晒干。有的地区在秋季花谢后采挖除去茎叶、须根、洗净泥沙,置沸水锅上蒸至透心,取出摊开晒干或烘干。 | 产销 | 毛慈姑Pseudobulbus Cremastrae appendiculatae主产于四川、贵州。销辽宁、天津、河北、北京、内蒙古、浙江、上海、安徽、山东、湖南、四川、贵州。 | 化学成份 | 假鳞茎含粘液即葡萄糖配甘露聚糖(由甘露糖与葡萄糖2:1聚成)。 | 功效 | 味辛、甘,性寒,有小毒。有消肿散结、清热解毒功能。用于痈肿疔毒、瘰疬结核,蛇虫咬伤等症。用量3~9g。外用适量,捣烂或醋磨涂患处。 | 性
状
鉴
别
| 
性状鉴别[url=http://www.zjtcm.net/wljx/Medicine/kejian2/PART05/PD02.JPG]假鳞茎呈不规则扁球形,顶端渐突起,有叶柄痕,其旁或有花葶痕;基部呈脐装,有须根痕。长1.8~3cm,膨大部直径1~2cm。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凹凸不平,有皱纹或纵沟,膨大部有2~3条微突起的环节。节上有的有鳞片叶干枯腐烂后留下的丝状维管束。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灰白色,略呈粉质(加工品表面及断面均呈黄白色,角质)。气微,味淡,带粘性。 | 显
微
鉴
别
| 生品(直径1.5~2cm)的横切面最外为一层扁平的表皮细胞,其内有2~3粒厚壁细胞,含粘液质,并含淀粉粒:淀粉粒单粒,圆球形、半圆满球形或略呈长圆形,偶有2~3复粒的,直径12~72μm,脐点点状及裂缝状,位于淀粉中央,层纹不明显。近表皮处的薄壁细胞中较多含针晶束,长70~150μm 。维管束外韧型、散在。
| 伪品 |  | |   | 附注 | 
[url=http://www.zjtcm.net/wljx/Medicine/kejian2/PART05/PD03.JPG][/url] 1.目前商品药材中除正文收载的杜鹃兰外,尚有以同科植物独蒜兰Pleione bulbocodioides(Franch.) Rolfe(P.delavagi Rolfe; P.pogonioides Rolfe)及云南独蒜兰Pleione yunanensis (Rolfe) Rolfe (P. chiwuana T.Tang et F.T.wang)的假鳞茎作毛慈姑入药的。此两种植物在本草上未见收载。主产于贵州,本省不用,销吉林、辽宁、内蒙古、北京、上海、浙江、河北、江苏、湖北等地。其假鳞茎之性状类似杜鹃兰,但不及杜鹃兰饱满,顶端明显突起,有的呈长颈瓶状,即上部尖下部成盘状,膨大部无突起环节;味淡、微苦而稍粘为其主要区别。组织构造及内含物与杜鹃兰相似,只是淀粉粒及针晶束均较小。化学成分未见报导。

以上3种植物检索表:
1.假鳞茎聚生,彼此有一根状茎相连,叶脱落后顶端无残留的环状齿环。叶1(2)枚,大,长达
..45cm,宽4~8cm。花葶侧生于假鳞茎顶端;花序总状,具多朵偏向一侧的花;花被片呈筒状,
..仅顶端略张开;唇瓣狭窄,近匙形,基部浅囊状,前部3裂,中裂片基部具1附属物……………
..…………………………………………………………………1.杜鹃兰 Cremastra appendiculata
1.假鳞茎非聚生,叶脱落后顶端残留齿环。叶小1(枚),宽1.5~3.5cm;花葶顶生;花仅1(~2)
..朵;花被片张开;唇瓣非上种情况。
..2.花、叶(常幼叶)同时出现;花苞片长于子房(连花柄)或等长。(分布于安徽、浙江、江
....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2. 独蒜兰Pleione bulbocodioides
..2.花先生于叶,花苞片较子房短得多。(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
....…………………………………………………………………3. 云南独蒜兰Pleione yunanensis
2.称山慈姑的药材在全国较为复杂,除本集所收载的毛慈姑、光慈姑、及第一集所收载的丽江山慈姑(并包括其附注中所记载的各品种)外,还有很多种,如四川以兰科植物山兰Orerochis patens (Lindl.) Lindl.的假鳞茎,西藏以兰科植物独叶山兰Orerochis foliosa (Lindl.) Lindl.的假鳞茎为山慈姑。广西个别地区以天南星科植物梨头尖 Typhonium divaricatum (L.) Decne.的块茎为山慈姑。广西、福建个别地区尚有以马兜铃科植物长细辛 Asarum insigne Diels为山慈姑,广东以同属植物大块瓦 Asarum geophilum Hemsl. 或大叶细辛 Asarum maximum Hemsl.的根及根茎为山慈姑。均应注意区别,不宜混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