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3164|回复: 0
收起左侧

姜黄鉴别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6-7-26 07: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姜黄鉴别
本品为较常用中药。商品主要为姜科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温郁金根茎纵切片称片姜黄也可入药用。



姜黄始载于《唐本草》。苏恭说:"花春生子根,与苗并出,......根有黄青白三色",因此可以认为姜黄是数种姜黄属植物。苏颂说:"根盘屈黄色,类生姜而有节,八月采根,切片暴干 ",则似主指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和川郁金(Curcuma sp.)前者至今仍"切片暴干",称片姜黄。在《本草纲目》中亦有类似的记载,故可认为在明代以前,我国的姜黄以根茎黄色的种类即温郁金和川郁金为主。至清代,《植物名实图考》载:"今江西南城县龟都种之成田,以贩他处染黄,其形状全似美人焦而根似姜,色极黄,气亦微辛"。从"色极黄",可供"染色"以及"气亦微辛"的记载来看,原植物当指姜黄(C.longa)而言。
原植物

姜黄 别名:黄姜(通称),郁金(唐本草)。
Curcuma longa L.──姜科Zingiberaceae
[/url] 多年生草本,高80~120cm。须根粗壮,末端膨大成纺锤状的块根。根茎肥厚,多汁,主根茎卵状或陀罗状,侧生根茎指状,断面柠檬黄色。有叶片4~7,二列,叶柄与叶片等长或较短;叶片窄椭圆形,长20~50cm,宽5~1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下延至叶柄,上面黄绿色,下面浅绿色,无毛。圆柱状穗状花序于叶梢中央抽出,长12~20cm,缨部苞片粉红色或淡红紫色,长椭圆形,长4~6cm,宽1.0~1.5cm,腋内无花;中下部苞片卵形至近圆形,长3~4cm,嫩绿色或绿白色,先端圆或钝尖,腋内有花数朵;有小苞片数枚,长椭圆形,透明白色;花萼简绿白色,具三齿;花冠管长约1.5cm,漏斗形,喉部密生柔毛,裂片3,淡黄色,上方一片较大,椭圆形,先端卷褶略为兜状,两侧裂长椭圆形,长约1cm,侧生退化雄蕊花瓣状,黄色;唇瓣近圆形,长约1.2cm,外折,先端具不明显的3浅裂,黄色,中间棕黄色;能育雄蕊1,花丝短而扁平,有明显的纵肋,基部宽,与侧生退化雄蕊连生,花药长圆形,基部有距。子房下位,外被柔毛,花柱细长,基部具2棒状体,柱头稍膨大,略成唇形。
栽培。多种于向阳、土壤肥厚质松的田园中。偶有半野生的。
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
2.温郁金
Curcuma wenyujin Y.H.Chen et C.Ling──姜科Zingiberaceae
原植物描述见[url=http://www.yaojianwang.com/esite/yaojianwang/default1.aspx?lan=gb&catid=4530&contentid=4323]郁金
项下
采制
冬至前后采挖取根茎,去净泥土和茎叶。
1.姜黄洗净于锅内煮(或蒸)透晒干或微火烘干(部分地区不煮)。
2.片姜黄(温郁金)于鲜时纵切片晒干。
产销
1.姜黄 Rhizoma Curcuma longae 产于四川犍为、乐山、井研、新津、崇庆,福建的武平、龙岩,广东的佛山,江西的铅山等地,供应全国并有部分出口。此外,广西、湖北、陕西、台湾、云南等地也产,销本地或部分外调国内各地。
2.片姜黄 Rhizoma Curcuma wenyujin concisa 产于浙江瑞安,销江苏、浙江、上海、天津、北京等地。




姜黄根茎含挥发油4.0~6.0%,油中的主要成分为姜黄酮(Turmerone)58%,芳姜黄酮(Arturmerone)、姜烯(Zingiberene)25%,水芹烯(Phelandrene)、香桧烯(Sabinene)1%,桉油素1%,龙脑0,5%以及少量樟脑;黄色物质为酸性的姜黄素(Curcumin)1.8~5.4%、脱甲氧基姜黄素(Desmethoxcurcumin)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Bisdesmethoxycumin)等。
此外,还含齐墩果油树脂(Oleorsin),阿拉伯糖1.1%,果糖12%,葡萄糖28%,脂肪油1.74~3.32%,总灰分4.7~8.2%,酸不溶物0.65~1.73%。
我们用气相色谱仪等对我国产的姜黄的化学成分也进行了研究,结果详见莪术项下。此外,还含有少量的十四碳酸、十七碳酸和十八碳酸等。
片姜黄含挥发油约1%,油中的主要成分在薄层上与温莪术相似。温莪术的化学成分详见莪术项下。

功效
味苦、辛,性温。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祛风疗痹的功能。用于血瘀气滞、胸胁刺痛、经闭腹痛、产后瘀阻、腹中肿块、跌打肿痛、风痹臂痛。用量3~9g。




面主要为姜黄的药理作用。片姜黄的药理作用见莪术项下。
  • 利胆作用:本品煎剂、浸剂、姜黄素及其钠盐有利胆作用,能增加狗的胆汁分泌,使胆汁成分恢复正常,并增加胆囊收缩,作用较弱而持久。
  •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本品醇的提取物和姜黄素有短暂的降压作用,而不被阿托品、抗组织胺或β-阻断剂以及切除迷走神经所影响。
  • 对平滑肌的作用:能抑制乙酰胆碱、组织胺和氯化钡对豚鼠回肠、家兔盲肠和大鼠子宫引起的收缩。
  • 抗生育作用:本品石油醚、乙醇和水的提取物100mg/kg,对小鼠有较明显的抗生育活性。另据浙江卫生实验药物研究所(1979)年报告,片姜黄煎剂腹腔注射(相当于生药4~9g/kg)对小鼠各期妊娠和家兔早期妊娠有明显的终止作用。
  • 抗菌作用:姜黄的挥发油、姜黄素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水浸剂在试管内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临床常用作芳香健胃剂。用于治疗胃腹胀闷疼痛、呕吐以及胃炎、胆道炎、黄疸等。又为止血药、治吐血、衄血、尿血以及跌打、痔疾等。外用于治脓肿创伤。










性状鉴别
由侧生根茎加工的呈圆柱形,稍扁压,长2.5~6cm,直径0.8~1.5cm,略弯曲,常有短的分枝,一端圆钝,另一端为断面。表面有纵皱纹和明显的环节。
[url=http://www.zjtcm.net/wljx/Medicine/kejian2/PART23/PD04.JPG]2. 片姜黄 为纵切薄片,呈条片状,长3~6cm,厚1~4mm,切面不平整,灰黄色至土黄色,边缘皱缩,有时附须根残基。质脆,断面灰白色至淡棕黄色。味辛凉、苦。




姜黄 根茎(直径约2cm)的横切面:
木栓层发生于皮层部分,外侧有时可见表皮及皮层薄壁细胞。木栓层为4~10余列细胞。皮层散布少数叶迹维管束。内皮层细胞多皱缩。中柱有外韧型维管束散在,少数维管束伴有微木化的纤维。本品薄壁细胞充满黄色糊化淀粉粒团块;薄壁组织内有油细胞散在,含深黄色油状物。




1. 取姜黄细粉10mg,加醋酐2ml,振摇后加硫酸1~2滴,在荧光灯(365nm)下呈血红色。(片姜黄为土灰色)
2. 薄层层析 样品制备:取本品细粉1g,于带塞试管中加甲醇3ml,振摇后放置1小时,取上清液10~15μl点样。吸附剂:硅胶G(青岛)。铺板,于105℃活化半小时。展开剂:苯-氯仿-乙醇(49:49:2)。展距17cm。显色剂:10%磷钼酸2ml,喷雾后静置片刻显色。

姜黄、片姜黄、莪术、郁金的药用解惑
姜黄、片姜黄、莪术、郁金的药用解惑               
       海军青岛疗养院(266071) 吴顺俭
关键词 姜黄 片姜黄 莪术 郁金 鉴别      
  姜黄、片姜黄、莪术、郁金都是常用中药材,来源于同科同属植物。在形态、性状、成分及功能作用方面有某些相似,又因产地、加工和药用部位不同及用药习惯的差异,所形成的商品名、处方名、别名很多,不少是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在学名上很多教材和文献与药典记载不同,颇使不少医药人员困惑,甚至影响到临床的合理用药。本文依照中国药典,参考其他文献及教材,浅述此类药材的采源、产地、加工、药材性状、性味功能及药理研究报道,抛砖引玉,意在解惑。
一、姜黄
1.名称、来源 姜黄,别名黄姜、色姜黄、毛姜黄、黄丝郁金。姜科黄属植物(Curcuma Longal)的根茎。产于闽、粤、台、桂、川、云、贵,江南各省均有栽培。
2.采集、加工 冬季或初春挖取根茎、洗净、煮熟晒干或鲜时切片晒干备用。
3.性状 呈不规则卵圆形或纺锤形,直径1~3cm,表面深黄色,有皱纹及明显环节。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棕黄至金黄色。角质样,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点状散在,气香特异味苦辛。
4.性味、归经 辛苦温、入脾、肝经
5.功能、主治 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用于胸胁刺痛、闭经、瘕、风湿肩臂痛。跌扑肿痛。
6.药理报道 a.利胆:水煎液有明显利胆作用,所含的黄色素有收缩胆囊、消除阻塞性黄疽的作用。   b.降压:醇提物对麻醉犬有降压作用。     c.抗菌:姜黄素及挥发油部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好,水煎液对皮肤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二、片姜黄
1.名称、来源 片姜黄,别名片子姜黄、温莪术。姜科姜黄属植物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Chen et C.Ling)的根茎,中药大辞典记载为同属植物郁金(Curcuma aroma tica Salisb)与药典规定的非同种植物。主产浙江,江南各省有栽培。
2.采集、加工 冬季或初春挖取根茎,洗净,除去须根,趁鲜切片,晒干。
3.性状 呈不规则片状,3~6cm,1~3cm,0.1~0.4cm,外皮灰黄色,粗糙皱缩,有时可见环节及须根痕。质脆而硬,断面灰白至棕黄,气香特异,味微苦而辛凉。
4.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肝、脾经。
5.功能、主治 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用于血滞经闭,行经腹痛,胸胁刺痛,风湿痹痛,肩臂痛,跌扑损伤。
6.药理报道 水煎液对动物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对家兔子宫瘘管引起周期性收缩,一次给药维持5~7小时。
三、莪术
      1.名称、来源 莪术 别名:文术、蓬术、羌七、山姜黄、绿姜。姜科姜黄属多种植物的根茎。药典95年版规定三种: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eton)。广西 8l-M@?^r  
莪术(Cu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F Liang)。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Chen et C.ling)。温郁金与前述片姜黄属同种植物,此外尚有中药大辞典、中药学、中药鉴定学、全国中草药汇编等文献记载的莪术〔Curcuma zedoaria (Berg)Rosc、郁金(Curcumaaromatica sulisb),此二种与药典规定的不同种。产地桂、川,温莪术主产浙江,福建、江南各省均有栽培。
2.采集、加工 秋冬挖取根茎,洗净,蒸熟晒干除去毛须及杂质,在浙江将原植物温郁金采挖后取当年下种生出的根茎蒸熟晒干者为温莪术。次年以上的根茎趁鲜切片晒干者为片姜黄。
3.性状 多具椭圆形,直径1~3cm,外表灰黄色,切面黄绿或棕褐色,内皮层环纹黄白色,质坚硬,断面角质性,味苦辛。
4.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肝、脾经
5.功能、主治 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用于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早期宫颈癌。
6.药理研究 a抗肿瘤实验:分离出其抗肿瘤成分为莪术醇、莪术二酮等,存在于挥发油中,其作用机制是莪术油能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从而诱发或促进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排斥反应,这种免疫保护作用有一定的稳固性,一旦建立,能维持一年左右的时,但不能遗传给子代。b对心血管系统作用:莪术油注射液静滴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疗效满意,部分病人肢体血流图也明显改善,动物实验测定股动脉血流量变化以莪术油最明显。c抗旱孕作用:醇浸膏及分离的萜类化合物,动物实验有明显的抗旱孕作用,配红花、牛膝作用增强,可能与其抗孕激素有关。
四、郁金   
1.
名称、来源 郁金,别名温郁金、桂郁金、黑郁金、黄丝郁金、白丝郁金、绿丝郁金。为药材姜黄、片姜黄、莪术及同属植物的块根。药典95年版规定的原植物为4: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Chenet C.Ling)。姜黄(Curcuma Louga L.)。广西莪术(Curcumakwangsiensis S.G.lee et C.F Liang)。蓬莪术(Curcumapheaocaulis val)。中药大辞典、中药学、中药鉴定学记载的二种与前者不同:a郁金(Curcuma aromatica sal-isb)b莪术〔Curcuma zedoaria(Berg)Rosc〕。产地与姜黄、片姜黄、莪术同。

2.采集、加工 在采收姜黄、片姜黄、莪术时摘取块根,除去须根,入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晒干。
3.性状 长圆形或椭圆形。两端渐尖,2~7cm,直径1~4cm,表面有网状皱纹,断面角质样,内皮层环明显,依色泽可细分三种:a.姜黄的块根具亮黄色,名为黄丝郁金,b.片姜黄的块根具黄白色,名为白丝郁金,c.莪术的块根具棕褐或暗绿色,名为绿丝郁金。
4.性味、归经 辛、苦、寒、入肝、心、肺经。
5.功能、主治 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用于经闭、痛经,胸腹胀痛,刺痛,热病神昏。癫痫发狂,黄疸尿赤。
6.药理报道  a.郁金挥发油有促进胆汁分泌作用。b.水煎液对多种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c.口服粉剂治疗传染性肝炎,对止痛、退黄、缩小肝脾方面效果好。d.对家兔、大鼠的主动脉和冠状动脉内膜斑块的形成和脂质沉着均有一定的减轻作用。
五、小结
上述姜科姜黄属植物都是多年生宿根草本,其共同特点是有粗大的根茎和末端膨大的块根。其块根均作郁金入药,而根茎分别作为姜黄、片姜黄、莪术入药。
姜黄的来源清楚,药材具有奇特的黄色素易分辨,唯片姜黄有特殊性,多数文献认为是姜黄的一种,中药大辞典就列在姜黄项下,药典85年版正文未收载,仅在附录中提到一句为莪术的纵切片”,90年版和95年版把片姜黄单列收于正文,规定其原植物为温郁金,而这两版的莪术项下也有温郁金,拉丁学名与前者完全相同。据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浙江地区将温郁金的根茎分为新头老头”,新头为当年下种生出的根茎(姜黄艿)蒸熟晒干,商品称莪术,老头为次年以上的根茎(原姜黄)选大形者趁鲜纵切生晒,商品为片姜黄。故片姜黄、温莪术、温郁金三者在浙江其原植物同为一种,不过药用部位和加工的情况有所不同。作为莪术入药的同科属近缘植物较多,产地采收加工难以分辨。造成使用上存在品种不纯的情况。一般认为,同属植物形态相近。所含成分相似,用药上似乎可以相互替代,但不同的品种不同的产地和不同的加工方法表现为不同的药理作用。《本草纲目》说:“姜黄、郁金:莪术三物,态功用皆相近,但郁金入心活血,而姜黄兼入脾兼治气,莪术则入肝兼治气中之血,为不同尔,”古方五痹汤用片子姜黄治风寒湿气手臂痛,故后人用其治疗肩周炎成为习惯用药。现代药理研究,姜黄收缩胆囊的独特作用和莪术抗肿瘤作用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受到广泛关注。郁金在肝胆疾病如退黄,止痛、使肝脾缩小等方面报道较多,但郁金源于多种植物,究竟哪一种效果最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在四川崇庆等地,有将川郁金(Curcuma sp.)的根茎作姜黄的情况。产品为整根茎,不切片,加工情况同姜黄。故在四川姜黄药材中植物姜黄和川郁金的根茎均有,但以姜黄的根茎为主。关于川郁金的原植物描述及化学成分等详见莪术项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5-4 18:53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