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660|回复: 5
收起左侧

[中西医与临床] 痰湿体质与慢病

[复制链接]
药士
发表于 2015-10-12 08: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痰湿体质是中医8种病理体质中的一个类型,是指由于人体脏腑阴阳偏颇,气血津液运化失司,造成水液内停而使痰湿凝聚,形成以粘滞、重浊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主要表现有体态偏胖、口粘、痰多、胸闷、多汗且粘、身重不爽等。
痰湿体质作为病理体质类型之一,与多种疾病有关,如亚健康、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等。痰湿体质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分析痰湿体质形成的各种影响因素,对于上述各种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个体在形态结构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性,与心理性格具有相关性。其基本原理概括为:体质过程论、心身构成论、环境制约论、禀赋遗传论四个基本原理。
其中,环境制约论认为,环境、社会对体质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也就是说,在个体体质的发展过程中,生活条件、饮食构成、地理环境、季节变化以及社会文化因素都可产生一定的制约性影响,有时甚至可起到决定性作用。
当代疾病谱的变化中,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而这些疾病的发生与环境因素(膳食结构、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如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每天增加看电视2h会增加肥胖和患糖尿病的风险。


1 膳食结构变化对痰湿体质的影响

食用油、蛋类、奶类、糕点等与代谢综合征的患病呈正相关;深色蔬菜、畜肉、禽肉等与代谢综合征的患病呈负相关。
中医学认为,此种膳食结构多是偏于肥甘、膏粱厚味、油腻腥膻,易积湿生痰,而形成膏脂痰湿浊。
《灵枢·逆顺肥瘦》篇所说:肥人,贪取也;
《素问·奇病论》:素食肥甘,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
《张氏医通》:膏粱过厚之人,每多痰
《杂病源流犀烛》:饮啖过度,好食油麦猪脂,以致脾气不利,壅滞为痰
朱丹溪:“肥白人多痰湿”。
李东垣《脾胃论》:饮食失节,过嗜膏粱酒醴,则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致使痰湿内停。
现代研究发现:脂肪摄入过高,造成的脂代谢紊乱(表现为: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是产生痰浊的重要物质基础。
因此,膳食结构的变化,尤其是高密度能量的膳食结构,是痰湿体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 生活方式变化对痰湿体质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体力活动的强度在降低,家务劳动在减少,人们生活方式和体力活动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生活方式趋向静态的变化,体力活动严重不足。
缺乏足够的体力活动与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肥胖病关系密切,并可增加患直肠癌、乳腺癌、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的风险性。静态活动时间过多是导致各种慢病的危险因素。中医认为,这种生活方式,体力活动不足,多静少动,易致久卧伤气,久坐伤肉。《吕氏春秋·尽数篇》谓:“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使中焦壅滞,脾失健运,水湿停聚,酿生痰湿。
王琦对中医痰湿体质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低运动水平、喜食油腻之物是影响痰湿体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对2型糖尿病的防治中,要重视对痰湿体质进行研究,其中膳食结构生活方式是两个重要因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10-12 08: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涨知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10-12 08: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10-12 09: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久卧伤气 长知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10-12 10: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10-12 19: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也要与时俱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5-14 09:50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