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810|回复: 2
收起左侧

中医教育温经通络,台、港、粤各有处方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2014-10-19 14: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中医教育温经通络,台、港、粤各有处方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记者 吴亚明 李永宁 等

“中医教育培养中医的掘墓人”,曾经的一则新闻标题至今依然刺痛着中医教育的神经。没有现代科学的加持,面对玄妙而又复杂的医理,中医怎么教,才能既保留本色又深入人心?不少国医仁人都在为传统医学的存续而奔走呼号、费尽心力。

  同源同流的台湾、香港,如何培育中医的干枝?他们有什么样的心得?在内地,国医的革新是否也已拉开序幕?

  台湾:不问出身  广纳英才

  培养学士后中医,打造复合型人才

  日前,台湾中国医药大学的学士后中医学系进行了独立招生考试,共有2087人参加考试,录取100人,录取率为4.7%。应试者中不乏硕士、博士以及顶尖大学的毕业生。

  对于大陆来讲,学士后中医是个新鲜的词汇,而这恰是台湾中医高等教育的一大特色:模仿美国医学院学士后医学系制度,以独立招生的形式招收已获大学学历的人员,没有专业限制,学制5年,含实习1年,中西医兼修但偏重中医,毕业后只能考中医师执照。

  在台湾夏潮联合会会长陈福裕看来,这种延揽英才不问出身的做法,初衷在于平衡中医系“西轴中辅”的既有教育模式,还能培养融合各领域知识与现代中医技能的复合型中医师。今年,190名学士后中医学系学生进入中国医药大学、义守大学、慈济大学学习。

  在这一特色之外,台湾的中医学系本科教育分为两种:一种是6+1,主修中医,6年科目学习加1年中医临床实习,毕业后只能考中医师执照;一种是6+2,中、西医双修,6年科目学习加1年中医临床实习、1年西医临床实习,毕业后中西医执照都能报考。两种模式在课程设置上并无二致,西医课程几乎是中医课程的两倍。之所以如此,陈福裕坦言,还是考虑学生的出路问题,而且能跟国际医疗接轨。

  相对于中西医结合在内地的争议性,台湾的医学界似乎开明一些,他们认为中西医整合医疗是一种趋势,并不存在所谓中医理论体系和西方现代医学体系互相干扰、不能混学的问题,中西医结合是中医教育科学化、国际化的必经之路。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吕玉波:台湾的中医药教育表现出了更为重视医疗服务需求的务实性,在不排斥现代医学的同时,采用“学士后中医教育”,促进中医人才站在不同的视角理解中医。如果能有一部分人把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学士教育的基础,将更能深刻理解把握中医思维,有利于高水平中医药人才的培养。

  香港:小班教学  中西分家

  严格控制招生数,只重中医不重西

  香港的中医教育特点,归结起来可以用“小而专”概括。

  “小”指的是小班教学。据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副院长赵中振介绍,香港的中医教育主要采取小班教学,以浸会大学为例,每年中医专业招生都在45人左右。

  这一点,与内地中医专业招生动辄一两百人的做法有着显著区别。对于内地的招生模式,赵中振不无忧虑,中医院校太多,教学和学生的质量参差不齐,整体素质难以控制。小班额,就是为了能够优中选优、保证质量,医生毕竟是性命攸关的职业。

  “专”指的是中西医分家的培养模式。香港虽是中西方文化的大熔炉,但是在中医教育上,却比内地更加保守。赵中振坦陈,内地的中医教育往往是中西医结合甚至更重西医,但香港中医教育较少涉及西医,只要求学生掌握西医基础。

  按照今年开始实施的新学制,香港中医本科课程采用6年制,前4年半是临床前期(中医理论)授课阶段,后一年半是见习和实习的临床期。中药课程是4年制,前3年是课堂教学,后一年撰写毕业论文。

  因为中西医分家,所以中医专业学生不能报考西医执照,也不允许从事西医治疗活动。这跟内地中医学生可以通过考研等方式“中转西”的情况有所不同。正因如此,赵中振表示,香港中医教育的重心放在培训学生的传统中医思维与临床能力上。

  总量控制、更偏传统的培养模式,为香港中医输送了许多优质人才,也为中医赢得了口碑。据了解,香港中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平均月薪在15000至17000港元之间,高于10000港元的大学毕业生平均水平。

  吕玉波:香港教育强调中西分家,专于中医,小班教育,更像是传统师承教育的延伸,有利于中医思维的养成和传统中医的继承。当然,完全不允许接触现代医学,也会让中医从业人员难以全面把握病情,不利于中医疗效的彰显。

  广东:注重实践  创新师承

  依据临床定去留,同授同学泯门户

  “实践,绝对是中医教育的重中之重。”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深有体会地说,老师带入门很重要、灌输什么样的思维也很重要,更重要的就是实践,“临床能让你看到与书本上不一样的东西,迫使你去寻找新的答案,加深对中医的理解。”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在广东省中医院实施“培训制”,硕士研究生进入医院1年后留用90%,本科生毕业进入医院3年后,留用50%。决定去留的核心指标就是临床动手能力。

  同时,为了克服“师徒授受、独立传承”的旧师承模式带来“门户之见”的弊端,广东省中医院创新传承模式,整合全国多位顶级中医名家,倡导“名师共同带徒、弟子集体跟师”。集体师承使不同的学术观点发生交锋、碰撞,令大家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灵活运用名老中医经验。

  而另外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他们在院内晋级、职称评定中重新拟定标准,将跟师、经典学习等继续教育作为必修内容;每年两次三级医师查房考核中,加入中医技能操作考核等;并从去年开始请专家从诸子百家、易经讲起,将传统文化课作为院内必修。从体制上给中医松绑,在思维方式上印刻中国文化,给刚刚走出院校的中医生一个重新锻造的机会。

  目前中医教育中争论的中西医结合问题、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的矛盾,在广东省中医院并不成为问题。他们目前遇到的瓶颈是优秀的教学资源、师资匮乏——培养学生的速度和数量有限。如何改变中医药人才培养耗时长、培养面窄的问题,是他们下一步要攻克的难题。

  吕玉波:广东的中医培养模式注重将院校教育与传统师承教育两方面的长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学校毕业仅仅视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始点,特别强化在职教育。在尊重人才培养规律的同时,注重中医各学术流派的传承与汇聚,注重临床能力的培养,从而更有利于高级中医药人才培养。

  链接·韩医发展

  制定国标  韩西结合

  “韩医专业在韩国还是很受欢迎的,2012年韩国韩医专业的平均录取比率为17.7∶1。”韩国韩医协会理事、嘉泉大学韩医学科副教授宋闰卿介绍,韩医医生的收入水平在韩国可以算得上是高收入。

  韩医本科为6年学制,硕士课程一般为4+4学制,即本科4年,硕士4年。以韩医本科教育为例,头两年预科主要是学习公共必修课和韩医理论,后四年专业课程则专门学习专业课程和临床实习。

  谈到韩医教育课程中韩医与西医的课程如何安排,宋闰卿说,韩医教育过程的基础科目中包含生理学、病理学等西医课程,其临床课程中也会适当加入一些西方医学课程。韩医本科生临床实习之前的课程设置中,韩医和西医的课程比率约为3∶1。宋闰卿认为,要对患者的实际身体状况进行详细了解,适当借助西方医学已成为必然,单纯只教授韩医略显不足。

  在韩医界,目前最新的动向是正在制定韩医教育评价认证制度和韩医教育国家标准,对各个学校的韩医教育条件、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水平进行统一评价认证。

  宋闰卿进一步解释,随着韩国医疗市场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外国医学院进入韩国,甚至还有一些外国的韩医学院,制定韩医教育国家标准是为了保持本土韩医的独创性,促进韩医的不断发展。

  这个标准由韩国韩医学教育评价院制定和实施,并由该院统一评价认证,没有通过认证的学校不能纳入国家医学考试体系,相关学校毕业生不能取得韩医资格证。

  吕玉波:韩国发展传统医学的重点在于注重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应该看到,中医药学的发展需要继承与发扬的结合。像其他任何一个学科的发展一样,都离不开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在充分继承的基础上,不排斥现代医学的知识,对于推动中医药学的发展,培养和造就与时俱进的中医药人才是非常有意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10-19 22: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了希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10-21 18: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还是非常值得发展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5-28 23: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