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2783|回复: 3
收起左侧

【77中药材鉴别】骨碎补鉴别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4-9-20 11:5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骨碎补鉴别
本品为较常用中药。商品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或中华槲蕨的根茎。

历史
骨碎补始载于唐《本草拾遗》。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骨碎补列入草部石草类。从本草书籍的记载上看来,古人所用的骨碎补就不止一种。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指出:“骨碎补本名猴姜,开元皇帝以其主伤折补骨碎,故命此名。”宋代《证类本草》收载的骨碎补有4个附图。根据考证,其“舒州骨碎补”和“戎州骨碎补”是水龙骨科植物槲蕨Drynariafortunei(Kze.)J.Sm。“秦州骨碎补”是同属植物中华槲蕨D.baronii (Christ) Diels。“海州骨碎补” 则为骨碎补科植物骨碎补Davalliamariesii Moore。目前,尚有一些近缘植物也在少数地区作为骨碎补药用。




1、槲蕨 别名:石岩姜猴姜毛姜爬岩姜
Drynariafortunei(Kze.)J.Sm.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
多年生附生草本,高20~40cm。根茎肉质粗壮,长而横走,密被棕色钻状披针形、有睫毛的鳞片。 叶二型,不育叶多数,灰棕色,无柄,革质,宽卵形,长 5~7cm,宽3~6cm,边缘羽浅裂,叶脉显著,象槲树叶。能育叶绿色,厚纸质,长椭圆形,长 20~40cm,宽10~20cm,基部渐狭下延成有翅的短柄,中部以上深羽裂; 裂片互生,长4~10cm,宽 1.5~2.5cm, 无毛,先端尖,边缘疏生不整齐的浅波状齿;叶脉网状,粗而凸出。孢子囊群圆形, 生于内藏小脉的交叉点, 在主脉两则各有 2~3行,无囊群盖。
附生于树干或岩石上。
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
2、中华槲蕨 别名:华槲蕨
Drynaria baronii(Christ)Diels (D.sinica Diels)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
多年生附生草本,高 15~50cm。 叶二型,不育叶长圆状披针形,羽状深裂。能育叶阔披针形,深羽裂几达叶轴;裂片宽 1cm左右,钝尖头;基部具有狭翅的柄,具关节。叶脉显著,联结成不规则网眼。孢子囊群圆形,在主脉两侧各有1行,无囊群盖。
附生于高山带的石上或树上。
分布于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采制
全年均可采挖,一般多在农闲时或4~8月挖取根茎。 鲜用者去净泥土,除去附叶即得。干用者去净泥土及附叶,生晒或蒸熟后晒干,或再用火燎去毛茸。
产销
骨碎补Rhizoma Drynariae
槲蕨主产于湖北、浙江。此外,广西、四川、广东、贵州、云南、江西、福建等地亦产。销东北、华北及西北各地。
中华槲蕨主产于青海,在省内及其临近地区销售。




槲蕨根茎含柚皮甙(Naringin),水解得柚皮素(Naringenin)及D-葡萄糖、L-鼠李糖。

功效
味苦,性温。有补肾、活血、续伤的功能。用于肾虚腰痛、牙痛、耳鸣、久泻、跌打损伤;外治斑秃。用量3~10g,鲜品6~15g。外用适量研末敷或酒浸涂患处;也可用鲜品切断摩擦或捣烂敷患处。







性状鉴别
1、槲蕨根茎呈扁平长条状略弯曲或扭曲,多分枝,长4~20cm,宽1~2cm,厚2~5mm。表面淡棕色至暗棕色,密被棕色细小鳞片,柔软如毛,有时鳞片大部已断去,残存基部呈鱼鳞状;两则及上面具突起的圆形叶痕,少数有叶柄残基,下面残留短的须根。质轻脆,易折断,断面红棕色,有多数黄色维管束小点排列成环状。气微弱,味淡、微涩。
2、中华槲蕨根茎较平直而细长,长5~17cm,宽0.6~1cm。表面淡棕色,鳞片黄棕色,鳞片脱落处可见纵向的细纹理。
均以条粗大、色棕者为佳。




1、槲蕨根茎横切面:表皮为1列小形细胞,表皮以内为基本薄壁组织,薄壁细胞壁波状弯曲,含少数淀粉粒。维管束周韧型,17~25个散列成环状。 每个维管束的外周可见内皮层,由一层细胞组成。鳞片着生处的表皮凹入,鳞片柄着生于凹入处的底部,鳞片的基部呈盾形。

2、中华槲蕨根茎的基本构造与槲蕨的根茎相似。薄壁细胞壁不呈波状弯曲。鳞片着生处的表皮凹入,鳞片的基部呈心形。

混淆品
大叶骨碎补
大叶骨碎补来源  骨碎补科植物大叶骨碎补Davallia formosana Hayata的根茎。在广西作骨碎补习用。
  鉴别要点:①呈扭曲的圆柱形  ②表面红棕色至棕褐色,有纵沟纹和突起的圆形叶痕,残留黄棕色鳞片。 ③断面坚实,有多数黄色小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另有两个呈新月形维管束排于中间



非正品
非正品
非正品
非正品


1、同科植物崖姜Pseudodrynaria coronans(Wall.)Ching的根茎在广东、福建也做为骨碎补药用,习称大骨碎补。根茎呈扁平扭曲的长条状,不分枝;长7~15cm,直径1~2cm;表面黑棕色,凹凸不平,有纵皱纹,一侧具有突起的圆形叶痕,其周围常有残存的棕色鳞片;质坚硬,不易折断。横切面呈类圆形,边缘波状弯曲,靠近边缘有黄白色维管束小点排列成环状,中部有两小圈维管束。

2、骨碎补科植物大叶骨碎补Davallia orientalis C.Chr.的根茎在两广及上海等地也做骨碎补用,习称硬骨碎补、广骨碎补。根茎呈扭曲的圆柱形,长4~15cm,直径约1cm;表面棕红色至棕褐色,有明显的纵沟纹,具有突起的圆柱形叶基直径约7mm,质坚硬,不易折断。横切面呈椭圆形,呈红棕色,可见黄白维管束小点14~20个,排列成环状,中央有2个大的弯月形维管束。

3、南方各地除使用上述类外,尚以其他各种近缘植物的根茎做骨碎补药用。如团叶槲蕨 Drynaria bonii Christ(广西),栎叶槲蕨D.querifolia(L.)j.Sm.(海南岛),石莲姜槲蕨 D.propinqua(Wall.)J.Sm.(四川、广西),骨碎补Davallia mariesiiMoore(山东),光亮密网蕨Phymatodes lucida(Roxb.)Ching(广西)。
以上各种骨碎补的原植物检索表:
1.叶片一回羽状分裂,叶脉网状,孢子囊群无盖。  2.叶二型,不育叶无柄,能育叶叶状深裂。   3.孢子囊群在裂片主脉两旁各有1行。    4.叶裂片宽1~1.3cm,先端钝或圆,下部裂片缩短...........中华槲蕨Dr.baronii    4.叶裂片宽1.5~2.5cm,先端长渐尖,下部裂片不缩短...石莲姜槲蕨Dr.propinqua   3.孢子囊群在裂片主脉两旁有2行以上。    5.植株高20~4~cm,裂片宽2~3cm,孢子囊群在主脉两旁各有2~3行...............      .......................................................槲蕨Dr.fortunei    5.植株高50cm以上。     6.叶裂片宽3.5~5cm,孢子囊群小,直径不及1mm,散生.......................       .....................................................团叶槲蕨Dr.bonii     6.叶裂片宽3~3.5cm,孢子囊群大,直径约2mm,在侧脉之间排成2行............       ................................................枥叶槲蕨Dr.querifolia  2.叶同型。   7.叶疏生,有柄,羽状全裂,羽状披针形,孢子囊群圆形,于主脉两侧各有1行....     ...........................................光亮密网蕨 Phymatodes lucida   7.叶簇生,无柄,中部以上深羽裂, 向下浅裂或波状,茎部心形,孢子囊群矩圆形     ,密布于侧脉间呈断线形.....................崖姜 Pseudodrynaria coronans 1.叶片多回羽状分裂,叶脉分离,孢子囊群有盖,杯状。  8.植株高15~20cm,叶3回羽状分裂,孢子囊群生于小脉顶端......................    ......................................................骨碎补Da.mariesii  8.植株高50~150cm,叶为4~5回羽状分裂,孢子囊群生于小脉中部稍下的弯弓处.....    ................................................大叶骨碎补 Da.orientali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2014-9-20 13:3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功效
味苦,性温。有补肾、活血、续伤的功能。用于肾虚腰痛、牙痛、耳鸣、久泻、跌打损伤;外治斑秃。用量3~10g,鲜品6~15g。外用适量研末敷或酒浸涂患处;也可用鲜品切断摩擦或捣烂敷患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9-20 14: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过来学习学。总结的很不错的。包括了非正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4-9-20 18: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5-28 19: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