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015|回复: 1
收起左侧

枳椇子史话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3-4-13 20:2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枳椇子史话


枳椇子为鼠李科植物枳椇的带有肉质果柄的果实或种子,是一味能解酒,治疗烦渴、呕吐、二便不利等病症的中药。
  原植物枳椇为落叶乔木,高可达10米,一般在10~11月果实成熟时采收其果实或种子,入药用。该植物不仅在我国生长历史悠久,《诗经》、《礼记》、《庄子》等经典中均有记载,而且分布广泛,遍及河北、河南、湖北、浙江、广东、云南等19个省。正因其分布广,加上枝茂而曲,果甜可食,故历代典籍载共果、种、叶、皮的别名甚多,约有椇、枳枸、枸骨、金钩木、梨枣树、鸡距子、树蜜、甜半夜、棘枸等40余种。
  枳椇子入药首载于唐代官方药书《新修本草》,云其“主头风,小腹拘急。”并未提及解酒。而同代的《食疗本草》首先发现了枳椇这种乔木的解酒作用,“昔有南人修舍用此木,误落一片入酒瓮中,酒化为水也。”宋《本草图经》也经过了验证,“能败酒味,若以其木为柱,则屋中之酒皆薄也。”故多以原植物解酒。直到金元时期,用来解酒才偏重于枳椇的果实或种子,即枳椇子。当时名医朱丹溪曾有验案:一男子30多岁,因饮酒过多,加上房劳过度,出现发热不退,全身疲乏,治疗时先用补气血药加上葛根以解酒。服后得微汗,但发热懈怠症状不减。丹溪悟出是葛根过度发散之故,遂用枳椇子易葛根,果然药到病除。北宋名臣、文学家苏轼兼通医学,也记载了一则用枳椇子解酒的案例。同乡眉山的一个同僚叫揭颖,患饮水多、吃饭多、小便频数多年,时医皆以“消渴”治之,结果病情反甚,绝望欲死。苏轼延请蜀医张肱为其诊治。张肱按脉问诊后,认为揭颖臣所患并非“消渴”,而是“果实、酒物过度,积热在脾,所以食多而饮水。水饮既多,溺不得不多,非消非渴也。”于是取麝香当门子(即麝香呈块状颗粒状者)以酒濡湿,做十多丸,用枳椇子煎汤送服,病很快被治好了。张肱在解释原因时说,麝香能制酒果花木毒,枳椇子也能解酒,二物合用,去酒果之毒,故使病愈。自此,枳椇子解酒之功发扬广大。
  再后,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制枳椇子丸,取枳椇子二两、麝香一钱,为末,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治疗饮酒多发积。到明代,《滇南本草》、《本草纲目》等药书都肯定了本品的解酒作用,并拓展其功能。之后代有发挥,至今对枳椇子功用比较统一的认识是:性味甘酸而平,入肝脾心经,除解酒毒外,还能止渴除烦,止痛缓急,止呕降逆,驱风镇惊,补中利尿等。煎汤、浸酒服或入丸剂用,作食疗药亦佳,常用量10~30克。但或因名方少、识者寡、药源缺等原因,临床应用并不多。至于其解酒的机理,目前尚无定论,不过现代药理学已证实:其果实含有多量葡萄糖、苹果酸钙,并对家兔有显著利尿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3-4-13 21:2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9-21 02: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