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2620|回复: 8
收起左侧

小青龙汤主治外感,为何伍以酸收的白芍和五味子?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2023-3-2 08: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小青龙汤 《伤寒论》【组成】麻黄去节,三两(9g) 芍药三两(9g) 细辛三两(3g) 干姜三两(6g) 甘草炙,三两(6g) 桂枝去皮,三两(9g) 五味子半升(9g) 半夏洗,半升(9g)
【用法】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内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证治机理】本方主治外感风寒,寒饮内停之证。恶寒发热、无汗、身体疼重,乃风寒束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毛窍闭塞引起,属风寒表实证无疑。素有水饮之人,一旦感受外邪,每致表寒引动内饮。《难经·四十九难》云:“形寒饮冷则伤肺。”水寒相搏,内外相引,饮动不居,寒饮射肺,肺失宣降,则咳喘痰多而稀,或喘咳难以平卧;饮停心下,阻滞气机,则胸痞;胃气上逆,则干呕;饮溢肌肤,则浮肿身重;舌苔白滑,脉浮,为外寒内饮之征。法当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方解】方以辛温之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解表,且麻黄兼能开宣肺气以解喘咳之证,桂枝化气行水以利内饮之化。臣用辛热之干姜、辛温之细辛,温肺化饮,兼协麻黄、桂枝解表祛邪。佐用辛苦而温之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然素有痰饮,脾肺本虚,纯用辛温,恐辛散耗气,温燥伤津,故伍酸甘之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既令散中有收,以利肺气开阖,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防诸辛散温燥之药耗气伤津之虞,亦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兼调和辛散酸收之性,为佐使之药。八味相伍,辛散与酸收相配,散中有收;温化与敛肺相伍,开中有合;解表与化饮同施,表里双解。
【运用】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寒饮内停而致喘咳之常用方。以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为辨证要点。临证中见外寒内饮之证而以外寒为主者,可重用麻、桂为君;若内饮为主,则宜重用干姜、细辛为君;二者俱重,则麻黄、干姜共为君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2 17: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1 金币

学习了,真不错。感谢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23-8-8 16: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22 09:5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3-9-18 08: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平衡阴阳,猜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8 08:4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青龙治疗内热外寒,去水饮,本身相对外寒,内是热的,次方用了细辛桂枝这种热药去水饮,不用点白芍和五味子敛阴容易造成津液亏虚,反而给人治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1 13:03: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4-6-4 08:34: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主治表寒里寒证,不论是咳嗽、鼻炎、流鼻涕等证属上述者皆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4-6-4 08: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青龙主治表寒里热证,千万别用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2-8 07:00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