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受试者当前被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或未定型结肠炎。 |
2 | 接受克罗恩病相关抗生素治疗的受试者:● 在基线前没有接受稳定剂量的这些药物治疗至少14天。● 已经在基线的14天内停用这些药物治疗。 |
3 | 口服氨基水杨酸制剂的受试者:● 在基线前没有接受稳定剂量的这些药物治疗至少14天。● 已经在基线的14天内停用这些药物治疗 |
4 | 接受皮质类固醇治疗的受试者符合以下条件:● 泼尼松或等效药物给药剂量> 30 mg/天;或 ● 布地奈德> 9 mg/天;或 ● 在基线前至少14天没有接受当前疗程治疗,和在基线前没有接受稳定剂量治疗至少7天。 |
5 | 接受甲氨蝶呤治疗的受试者:● 在基线前没有接受当前疗程治疗≥ 42天,和 ● 在基线前没有接受稳定剂量的这些药物治疗≥ 28天。 |
6 | 需要在基线访视前30天内静脉给予抗感染治疗或者在基线访视前14天内口服抗感染药物治疗的感染。 |
7 | 需要或正在接受全胃肠外营养的受试者。 |
8 | 在基线前30天内服用中药的受试者。 |
9 | 在基线前30天(日本受试者为8周)内接种过任何活疫苗的受试者,或者预计在参加研究期间包括在研究药物末次给药后至少4周(日本受试者为8周)内需要接种活疫苗的受试者。 |
10 | 在基线前30天内接受环孢菌素、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或沙利度胺治疗的受试者。 |
11 | 在基线的10天内接受硫唑嘌呤(AZA)或6-巯基嘌呤(6-MP)治疗的受试者。 |
12 | 在基线前30天内接受粪便菌群移植的受试者。 |
13 | 在基线前7天内接受非甾类抗炎药(NSAIDs)治疗的受试者,局部使用NSAIDs和用于保护心血管的低剂量阿司匹林除外。 |
14 | 从筛选期至研究结束使用已知的强效细胞色素P450(CYP)3A抑制剂或强效CYP3A诱导剂全身治疗 |
15 | 接受过以下任何药物治疗的受试者:● 在基线前8周内接受阿达木单抗、赛妥珠单抗、戈利木单抗、英夫利西单抗、那他珠单抗和维多珠单抗治疗,或 ● 在基线前12周内接受乌司奴单抗治疗。● 在基线前30天或5个药物半衰期内(以较长者为准)接受任何研究性药物治疗,或者目前正在入组另一项干预性研究。 |
16 | 既往接受过JAK抑制剂(例如:托法替尼、巴瑞克替尼、filgotinib)治疗的受试者。 |
17 | 受试者在筛选前14天内或在筛选期间正在同时口服布地奈德(或口服倍氯米松)和泼尼松(或等效药物),局部给药或吸入剂除外。 |
18 | 受试者在筛选前14天内或筛选期间静脉给予皮质类固醇治疗。 |
19 | 受试者在筛选前14天内或筛选期间接受治疗性的灌肠剂或栓剂,内镜检查所需除外。 |
20 | 在筛选前60天内或筛选期间接受血浆置换术(即Adacolumn血浆置换术)治疗的受试者。 |
21 | 在过去6个月内,受试者存在具有临床意义(根据研究者的判定)的药物滥用史或酗酒史。 |
22 | 既往接受过干细胞移植的受试者。 |
23 | 既往接受器官移植需要持续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受试者。 |
24 | 受试者存在以下已知的克罗恩病并发症:● 脓肿(腹部或肛周), ● 症状性的肠道狭窄, ● 暴发性结肠炎, ● 中毒性巨结肠, ● 或者存在可能需要在研究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任何其它表现。 |
25 | 受试者接受造瘘术或回肠肛门储袋术。 |
26 | 受试者被诊断存在可能影响药物吸收的疾病,包括但不限于短肠综合征。 |
27 | 受试者在基线前3个月接受过肠切除术,或有> 3次的肠切除史 |
28 | 筛选期间,受试者的艰难梭菌(C. difficile)毒素粪便检测结果呈阳性。 |
29 | 根据研究者的临床评估,受试者存在不宜参加本项研究的任何活动性、慢性或复发性感染,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复发性或播散性(即使单个发作)带状疱疹、播散性(即使单个发作)单纯疱疹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活动性HBV、HCV和HIV定义为:● HBV: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阳性(+)HBV脱氧核糖核酸(DNA)聚合酶链反应(PCR)定性检测具有可检测的灵敏度的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 Ab)阳性(+)受试者;● HCV:在任何具有抗HCV抗体(HCV Ab)的受试者中可检测到HCV核糖核酸(RNA);● HIV:确认抗HIV抗体(HIV Ab)检测结果呈阳性。 |
30 | 受试者存在活动性结核病或者符合结核病排除标准 |
31 | 存在任何恶性肿瘤病史,除了已成功治疗的非黑色素瘤皮肤癌(NMSC)或局灶性宫颈原位癌。 |
32 | 既往或当前存在胃肠道异型增生,除非在筛选期内镜检查期间或之前的任何活检中被完全去除的低级别异型增生病变。 |
33 | 存在胃肠道穿孔(阑尾炎或穿透伤除外)、憩室炎或根据研究者判断显著增加胃肠道穿孔风险的病史。 |
34 | 妊娠期妇女、哺乳期妇女或者考虑在研究期间或研究药物末次给药后30天内怀孕的女性受试者。 |
35 | 考虑在研究期间或研究药物末次给药后30天授孕或捐精的男性受试者。 |
36 | 对研究药物成分(及其辅料)和/或其它同类产品存在变态反应或显著过敏的病史。 |
37 | 在研究药物首次给药之前的筛选期内,受试者的实验室值符合以下标准:● 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2.0 × 正常值上限(ULN);● 总白细胞计数< 2500/μL;● 根据简化的四变量肾脏病膳食改良(MDRD)公式,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 40 mL/min/1.73 m2;● 血红蛋白< 9 g/dL;● 血小板计数< 100,000/μL;● 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 1200 /μL;● 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LC)< 750 /μL。 |
38 | 存在以下任何心血管病史:● 最近(过去6个月内)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冠脉内支架术;● 尚未得到控制的高血压,定义为证实收缩压> 160 mmHg或舒张压> 100 mmHg |
39 | 受试者存在具有临床意义的重大病史或其它任何原因致使研究者认为将会影响受试者参加本项研究,或者将使受试者不宜接受研究药物治疗或者会给受试者参加研究带来风险。 |
40 | 仅对于日本受试者:β-D-葡聚糖检测结果为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