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搜狐网:三明医改又被夸,已经成为全国的模式 在2018首届中国(广东)卫生与健康发展峰会上,北京大学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著名医改专家李玲以“健康中国与深化医改”为主题进行演讲,其中深入介绍了三明医改的种种亮点。下面是李玲主任关于三明医改的讲话节选. 三明医改的启发 医改如何来改,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治理体系,改治理体系、改政府,这是第一步的。然后才是医保、医疗和医药的改革。大家都知道,这些年改革最大的亮点可能就是在三明,以一个地级市为模板,整个换了制度、换了生态环境,有序地把这个制度的各个组成部分联动,像齿轮一样地联动在转,所以三明改革效果不错。 改变医院生态环境 改革第一步就是改管理体制,形成了真正有实权的医保、医疗、医药合为一体的管理体制,然后才是调医保、调药、加强医院管理。2012年三明先做好前面的铺垫,2013年政府做好了顶层设计的蓝图,铺好了新的轨。在2013年12个县22家公立医院一夜之间搬到新轨上,这个制度变换就是一下子切换,在这个新轨上,这22家公立医院的运行机制、管理机制、补偿机制全本都变了,院长拿的是他们财政发的年薪,对院长的考核是按照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目标定的5大类34项考核指标,这个考核指标就是新轨上的路标。医改改到今天,大家都明白医院单独改是改不动的,要改的是医院的生态环境,把所有外部生态环境变了,考核 机制变了,内部才能朝着医改的方向走。 另外,三明的医改是破和立并举。破了旧的要立新的,转到新轨上。从2013年到现在持续地改革。我们知道基层医改曾经遇到挑战,基层医改第一轮就是体现公益性,但不可否认,我们没有很好的考核监管机制,政府发工资的效果并不好。基层医院改革是回归公益性了,院长拿的是财政发的钱,医生也都是年薪制,但是怎么样能够在积极性和公益性之间有平衡点? 三明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 我觉得三明的探索很好,建立了符合行业特点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这个制度叫工分制,它是现代的。三明的探索如何体现现代呢?三明的探索叫全员目标年薪制,年薪计算工分制。它有一个总额,很复杂的一个体系,这个设计是什么呢?根据政府办医的KPR,基于这个医院应该实现的目标,把政府的目标、医院的目标、科室的目标、个人的目标形成一个连环,最终设计的岗位津贴要根据每个岗位,让优秀的医生得到好的待遇。激励机制就是让每个人成为真正的医生,一个好的医生就能够得到好的待遇。它背后的支撑是信息技术,比如门诊是按照DRGs的方法,住院是DRG的方法,这是一整套的计算公式。通过科学的设计、信息化手段的支撑,现在从医生执业的第一天起对他全面地、系统地、全职业周期精准化地考核。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让优秀的医生茁壮成长,不要让他们去想旁门左道、歪门邪道,它的效果是非常好。我多次到三明采访调研,觉得三明的医生整体精神状态跟全国的医生不是一个水准。医改到了今天,实事求是地说,医生还是有很多抱怨,因为医生的服务量确实太大,每天的压力也大,不安全、不确定感也非常大,高于平均群体。而三明的医生阳光灿烂,因为他们是安全的,是有合理预期的,医生在三明有很好的社会地位。现在三明市的医生大概年薪能够拿到30万左右,所以三明市这些年最大成效就是已经连续几年当地高考状元报考医学院的。家长都说学医去吧,工资高、社会地位高。所以我觉得这是三明综合医改的效果。 三明模式不可简单复制 三明医改也给我们一个启示。三明医改已经成为全国的模式,三明模式不可复制,简单复制可能会有问题,我们一定要系统性地改。系统性改总有一个抓手,怎么突破?医改的重点还是要改服务体系,医院不能在过去的那种运行管理补偿机制上了。 这个改革的核心还是要建新机制,不是单项政策。一定是要一个系统化的新建机制。建新机制的关键是对医务人员的激励,要改变医生那支笔。激励医务人员目前的切入点就是破除以药养医,这是一个可以突破的抓手。破了以药养医以后,用什么养医?如果后续政策不跟进,其实还是按下葫芦起了瓢,所以必须要综合改革和建新制度,新制度必须要有新设计。这个思路值得我们深化改革再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