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810|回复: 4
收起左侧

皂角刺鉴别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6-9-29 0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皂角刺鉴别
本品为少常用中药。商品主要为豆科植物皂荚的棘刺。

历史
皂角刺始载于《图经本草》。苏颂谓皂刺与米醋熬嫩刺作煎,涂疮癣有奇效;《本草纲目》将本品列于"皂荚"项下。李明珍云:"治痈肿妒乳,风历恶疮,胎衣不下。"又云:"治风杀虫,功与荚同,但其锐利直达病所为异耳。"
原植物
皂荚 别名:皂角(通称),台树(江苏),皂节(江西),悬刀(山西、广西)。
Gleditsia sinensis Lam. (G. officinalis Hemsl.)--豆科Leguminosae
[/url]落叶乔木,高达15m。树干有棘刺,坚挺,常分枝。偶数羽状复叶,近革质;小叶3~8对,对生或互生,具短柄,小叶片长卵形或卵形,长3~8cm,宽1~2cm,先端钝,顶有细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常稍偏斜,边缘有小波状细锯齿,下面网脉明显,两面均被短柔毛。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花杂性;花梗长0.3~1cm,被短柔毛,花萼钟状,先端4裂;花瓣4,椭圆形;雄蕊6~8,其中3~4枚较长;子房有短柄,扁平,被疏毛,有多数胚珠。荚果长条状,长12~25cm,宽2~3.5cm,紫黑色。有光泽,质坚硬。花期5月,果期10月。
生于山坡、溪谷或平原等地。
分布于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甘肃等省区。
采制
全年均可采收,以9月至翌年3月为宜。将棘刺剪下,晒干或趁鲜纵切成斜片或薄片后,晒干。
产销
皂角刺Spina Gleditsiae 主产于河南洛阳、信阳、南阳,江苏泰兴、句谷、溧阳,湖北恩施、宜昌,广西全县、龙胜、永福、凌乐。以河南、江苏、湖北、广西产量大,销全国,并有出口。此外,安徽、四川、湖南、浙江、贵州、陕西、甘肃、河北、江西、山东、山西、辽宁等地亦产。
化学成份
本品含黄酮类化合物:黄颜木素(即漆二氢素fustin)、非瑟素(即漆黄素fisetin)、无色花青素。此外,尚含有酚类、氨基酸等。
功效
味辛,性温。有活血消肿,排脓通乳的功能。用于痈肿疮毒初起或脓成不溃,乳汁不下。外治疮癣。剂量3~9g,外用适量,醋煎涂患处。注意:痈肿已溃及孕妇忌用。
药理作用
试用于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有一定效果,一般在服药次日,体温及白细胞即下降至正常,自觉症状及扁桃体红肿减轻。





性状鉴别
[url=http://www.zjtcm.net/wljx/Medicine/kejian5/PART105/PD02.JPG]完整的棘刺为主刺及1~2次分枝,全体紫棕色,光滑或有细皱纹,有时带有灰白色地衣斑块,全刺扁圆柱状,长5~18cm,基部粗约8~12mm,末端尖锐;分枝刺螺旋形排列,与主刺成60~80度角,向周围伸出,一般长约1~7cm;于次分枝上又常有更小的刺,分枝刺基部内侧常呈小阜状隆起。体轻,质坚硬,不易折断。
皂角刺在商品中多切成斜薄片,一般呈长披针形,长2~6cm,宽3~7mm,厚1~3mm。常带有尖细的刺端,切面木质部黄白色,中心髓部松软,呈淡红色。质脆,易折断,无臭。味淡。
以片薄、纯净、无枝梗、色棕紫、切片中间棕红色、糠心者为佳。




刺的横切面:最外一层表皮细胞外被角质层。皮层薄,有的薄壁细胞含少量淀粉粒。中柱鞘处有厚壁纤维和厚壁细胞断续环列。薄壁细胞常含草酸钙方晶或簇晶。韧皮部呈新月形,极小。木质部发达,由木化的木薄壁细胞、纤维和导管组成。髓宽广,占整个断面的一半以上,髓细胞大形,不规则,常含少量棕色物质。

皂角刺耳 上:横切面简图(×40)下:皂角粉末图(×160)
1. 表皮细胞及气孔 2.纤维及分隔纤维 3.晶鞘纤维及草酸钙簇晶
4.木薄壁细胞 5.螺纹导管及具缘纹孔导管 6.髓细胞

粉末:棕褐色,纤维性,臭微弱。表皮细胞有棕色内含物及小颗粒状晶体,表面观可见气孔。中柱鞘纤维多碎断,微黄色,壁厚,胞腔不明显,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直径17~22μm,簇晶直径6~8μm,形成晶鞘纤维。纤维束厚壁性,分隔纤维,薄壁性纤维有的具单纹孔。木薄壁细胞方形或类多角形,具纹孔。有螺纹导管及具缘纹孔导管碎片散在。髓细胞大形,具众多单纹孔。




1.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20ml,置水浴上回流15分钟,滤过。取滤液1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3~4滴,显红色。(检查黄酮)
2. 薄层层析。样品制备:取样品1g,加乙醇15ml,温浸一小时,滤过。滤液浓缩,供点样用。吸附剂:0.8%CMC硅胶G(青岛海洋化工厂)。展开剂:乙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0:30:10:10)展距14cm。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荧光斑点。

皂角刺的薄层层析图谱
1.日本皂角刺 2.皂有刺

伪品
伪品
伪品


伪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9-29 08:3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味辛,性温。有活血消肿,排脓通乳的功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9-29 08: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为什么老是打不开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6-9-29 23:2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30 14: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只是下面的伪品无法显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7-27 19: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