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838|回复: 1
收起左侧

[谈天说地] 听一首琴曲,品一杯药茶。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5-1-30 19: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开栏的话 “雅乐之感人也,性返于正”,古琴历来是呈现雅乐与修身养性的法器,本期起我们特别开设“以琴悦心”栏目,为大家介绍古琴养生的相关知识。
琴药相和身心安立
□ 边江红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
    中医药和古琴同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中药可内服外用,以保命全形;古琴音乐,弹奏吟唱,以修身养性。内外兼修,使人身心在世间安立。下面以类比方式展示古琴与中药的相关。

    古琴的记谱特点能增强记忆力

    最早的古琴谱是一种独特的文字谱,是用文字把演奏过程逐一记写下来的古琴专用谱。唐代出现的减字谱是在文字谱的基础上改进形成的,是把演奏指法的名称、术语简化成笔画很少的、类似符号的字谱,一直沿用到今天。大量千年流传下来的古琴曲正是得力于它。古琴的减字谱记谱方式是对汉字的又一次简化、组合、再创造。如:右手基本指法中的(劈)简写为“尸”、(托)简写“乇”,食指的(抹)简写为“木”、(挑)简写为“乚”、中指(勾)简写“勹”、(剔)简写“易”,无名指的(打)简写为“丁”等。左手基本指法分别简写为今(吟)、犭(猱)、卜(绰)、氵(注)、上、下、弁(分开)等。

    在学习古琴的过程中,识别琴谱的过程就是右脑开发的过程,琴谱的记忆其实就是对一种图形符号的记忆。古琴曲的记忆过程也是提高记忆力的过程,提高记忆本身就是一种防衰老的过程。

    中药的命名规律有助理解记忆药性

    中药的命名特点能帮助对药性的记忆。以根入药,用根命名,如白茅根;以花入药,用花命名,如金银花,闻香者以香命名如丁香、木香、沉香、檀香;有些以产地命名,如产于四川的称为川芎,产于浙江的称杭白芍;白色的称白芷、白芍,紫色称的紫草、紫丹参;红色的称红花、红藤;青色的称青黛、青蒿,黄色的称黄连、黄柏;早春开花的叫迎春花,仲夏成熟的叫半夏,夏至成熟的叫夏枯草,人参形如人体,乌头形似乌鸦之头,木蝴蝶形似白色蝶翅等等。看见这些中药名,就是不懂中药的人,也能望文三分意。

    古琴曲与中药对人体记忆力的影响

    古琴音乐能调整最佳记忆状态

    脑波与电视的电波相类似,将电视调定在第几个频道,就能够接收到该频道波长传送出来的节目讯息。大脑处在不同的情境时,将会以不同的频率传送资讯。人的大脑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它们每时每刻都不断在传导收发能量。脑科学把脑波分为四种波段:β波、α波、θ波、δ波。其中α波在闭眼静息时最常见,又称为“放松波”,表示轻松而又有觉察力的状态,心情趋于安定,记忆力变好,最有利于阅读、写作、观察,解决问题。

    古琴音乐易诱导α波出现。古琴音乐风格是节奏缓慢、旋律舒缓,音色优美,静而不喧。人们习惯于用“清、微、淡、远”来概括古琴的音特征。“清”指清晰、清纯、音色净而不浊。“微”指细腻精致。“淡”指恬淡自然。追求带有虚幻、空灵色彩的真空妙有境界。感情色彩少淡泊,具有超脱于狭义的社会功利性的特征。“远”指意境幽远,象外有象,意外有意。古琴曲旋律接近α波波长,能诱导大脑α波的出现,从而起到增强记忆力的效果。

    中药能提升记忆的物质基础

    中医认为,脑为髓之海、肾主骨生髓、肾虚则髓不实,故而产生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减退、耳聋、耳鸣、眼花、头晕等症,因此,补脑须补肾,肾不虚则脑必健。

    临床上具有补脑作用较好的中药有以下几种:何首乌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之功效。首益智仁和补骨脂具有温补脾肾的作用;女贞子能补肝肾、乌发、明日、补脑;酸枣仁有养肝、安神、宁心之功效,合欢皮能解郁、治健忘症,桂圆能养血安神,柏子仁能安神宁心治疗失眠健忘。以上这些中药都具有很好的补肾健脾、补脑安神的作用。

    古琴曲与中药对人体注意力的影响

    古琴音乐有助提高注意力的外环境

    古琴由于其乐器的形制、音色、乐曲题材、内涵、结构等因素,其音乐风格是倾向静态的、简单的、含蓄的、古淡的、阴柔的、抒情的、典雅的美。其实正因为古琴音乐风格属于淡静、虚静、深静、幽静、恬静等等静态的特点。这也是为什么古琴最适宜于夜阑人静时弹奏,因为这样的环境才能与琴乐的风格和它所追求的意境配合。

    在弹奏古琴时要做到三静。一是环境安静,因为古琴左手指法有许多走音,如退、复、吟、猱,达到一种声音绕梁不绝的效果,声音由强及弱,如果环境嘈杂将无法感受;二是身静,古琴弹奏时对身体的要求是:全身放松、挺胸拔背、沉肩坠肘、双脚落地平实。双手置于琴面,将全身的气罐与指尖弹奏。三是心静,在弹奏的过程中心无杂念,呼吸均匀,曲随手行,意存弦外的琴人合一的境界。这些都能使注意力达到高度集中的效果,在学习之前,弹一首古琴曲、或听一首古琴曲,都能起到很好的入静效果,为进入学习状态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药能改善注意力的内环境

    《素问·灵兰秘典论》谓:“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说明心神不安、心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主要责之于心。但心主血而为火脏,肾藏精而为水脏,水火相交才能维持心肾的正常功能;再者,心主血面藏神,肝藏血而藏魂,二者为母子之脏,肝血不足则无以灌心,心肝血虚则神无所主。魂无所藏,亦可导致心神不安;三者,脾生血而藏意,其用为思,脾病则化源不足,不能上奉于心,亦为心神不安的一个原因。所以,提升注意力要从心、肝、脾、肾四脏入手。再选药上可用养心安神的柏子仁、远志;补益肝肾的女贞子、枸杞子;健脾益气的白术、山药等。例如中成药“归脾丸”就是一种能益气健脾、养心安神的良药。对老人、产后、气虚虚弱者有很好的保健和治疗作用。

    琴曲开发想象力

    古琴诞生2400年之久,在琴文化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主要受儒家中正和平、温柔敦厚和道家顺应自然、大音希声、清微淡远思想的影响,音乐风格倾向于静态、含蓄、和雅、清淡的美。这种风格所追求的是一种恬淡、闲适、虚静、幽远的意境。以最少的声音来表现最丰富的精神内涵,所以琴声音淡、声稀,琴意得之于弦外,琴意得之于弦外,言有尽而意无穷。琴乐重意,故于音乐实践上富散板、缓起、入慢等特色,又以句为单位配合人之天然呼吸,体现人内在情感的节奏和时值变化。琴曲中多用吟猱微弱之振动以表达人内心深厚的情感和生理基础之气。琴乐所反映者多为模拟天籁之生机不息和变化,如:“流水”、“平沙落雁”、“唉乃”,或抒情之作如“阳关三叠”、“忆故人”等,多景中含情或情中寓景,使人之精神有所寄和有所游,意有所会,身在斗室而神游天下,曲意与意境相合,弹奏古琴给人以丰富的精神享受,起到养心作用。

    中药的命名也富有联想和想象力,如:何首乌有乌须黑发的作用,远志有益智安神的功效;合欢皮能安神解郁,调理情绪;伸筋草能舒筋通络;防风祛风作用。这些中药名能帮助人们理解中药的药性,加强对中药治病养生作用的理解。

    古琴音乐与中药药性类比

    古琴音乐中的“泛音”音色清脆高远,有时若隐若现,轻盈活泼,如天外之声,有“浮云柳絮无根蒂”之喻。其音升发外散,类似与中药中的解表药,解表药大多气味芳香,性质轻宣疏散,主要用以发散表邪。例如常见的桂枝、荆芥、防风、薄荷、桑叶、菊花等中药。

    古琴音乐中的“散音”音色深沉浑厚,成为琴曲雄健的根基,如同大地般坚实,有“勇士赴战场”之喻。其音厚重扩张,有振奋阳气作用,类似于中药中的补气药,补气药有增加五脏之气的作用,例如常见的黄芪、党参、白术、山药、大枣。

    古琴音乐处方

    古琴曲《酒狂》节拍强、声音欢快跳跃,音色厚重,指法散按结合,在古琴曲里独树一帜,有振奋阳气的作用。功效类似中药黄芪、白术。而古琴曲《梅花三弄》三段泛音节奏活泼,富有动感,泛音曲调犹如是对梅花的特写,有的含苞待放,有的迎风舞飘舞,生动形象。功效类似中药防风,荆芥。这两首古琴曲相合类似于中成药玉屏风散一方,“黄芪、防风、白术三味药配伍相得益彰”,黄芪,用来补气,固表;白术用来健脾益脾胃之气;防风,祛风,散风,为风中之要药;三味药组成的玉屏风散具有益气、固表、止汗之功效,对于抵抗外邪入侵,预防感冒及过敏性疾病的改善,功效明显。研究表明。玉屏风颗粒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力的功效,有“中药免疫调节剂”和“中成药中的丙种球蛋白”之美称。

    所以常听古琴曲《就狂》《梅花三弄》也能增加人体免疫力,是音乐中的“免疫球蛋白”。

    听一首琴曲,品一杯药茶。内补外调,以安心身,这就是古琴和中药的妙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2-2 22: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境界很难有了,去哪找这样一个世外桃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7-27 03: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