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078|回复: 0
收起左侧

[杂文] 做有文化的中医人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4-2-20 12:2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王昆文 四川自贡高新区广芝林药房
  当今的中国,不缺乏所谓“科学的中医”,但缺乏有文化的中医。这里的文化,是指中医药文化或中华传统文化,因为它是中医的根,也是中医的外展形象。所谓“有文化的中医”,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有医德,有医术,会宣讲,能著述,会传承,有贡献,是明医。

  中医有无文化是可以鉴别的。从他的语言谈吐、仪容神色,诊病实践过程及其疗效,从他的书写药方及其著述等,都可以略知其大概。

  比如清代医家邹润安,《清史稿》说他“有孝行,家贫绩学,隐于医”,且“通知天文推步,地理形势沿革,诗古文亦卓然成家,不自表暴”,而其所著《本经疏证》一书“深究仲景制方精意,成一家之言”。他无疑是一个有文化的中医。即使是近代有名医家王孟英、张锡纯等人亦对他十分推崇,我们从《温热经纬》、《医学衷中参西录》的内容中就可看出。

  再说清代名医王孟英,其人虽只活了60岁,但他的医术和文字功底,绝对胜过当今绝大多数所谓名医。尤其是一部《王孟英医案》,简直是中医学与文学的最佳结合。其阐述医理之透彻,辨析病机之详尽,描述病情之形象生动,可谓入木三分,且文采斐然,读之令人回味无穷。在我所接触过的各家医案中,可谓无出其右者。

  还有清代医家陈修园,他中举后曾任知县及代理知府,公务繁钜,仍为人治病,还撰写了不少医书,对后世习医者有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他倡导为医者应努力学习中医经典,并为普及中医知识而不遗余力,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如《伤寒论浅注》、《长沙方歌括》、《金匮方歌括》和《医学三字经》等就灌注了他毕生的心血,流传甚广。其著作流畅通俗,深入浅出,易读易记,又结合临床实际,切合实用,因此可当做中医普及教育的理想教材,利于自学。许多人学医就是从读他的书开始而走上了从医之路。其《南雅堂医书全集》是中医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个人著作,几乎可与官方编撰的《医宗金鉴》相媲美。陈氏不仅著述甚丰,而且公开讲课授业,所从弟子众多,其对中医传承的贡献功不可没。即使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仍念念不忘对自己的医书有两处需要补写。

  总之,在中医历史上不乏有文化的中医,如《神农本草经》淳于意、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喻嘉言、徐灵胎、丁甘仁、汪昂、唐容川等历代儒医,他们都是中医学的创建者.推动者和功臣。如徐灵胎的著作中就包含有《道德经注》,文学家和诗人袁枚还为他作传,因为他们是“平素意合”的好友。还有那些在医学上虽然没有建立起什么流派,但仍然有建树或医著传世的,如“成书数卷,聊以课徒”的《时病论》的作者雷丰;“案语多俪体,千言立就”、“舟车寒暑,手必一卷”的浙江名医金子久;“儒乃达儒,医是明医”的关月波及其“幼承家学,六岁起熟读四书五经并嗜书法”的儿子关幼波;撰有《中医基础理论通俗讲话》和《素问运气七篇讲解》等的方药中等,他们都是有文化的中医。

  纵观以上人物,他们的共同点是:有医德,品性淳良,以仁义为怀,待病人如至亲,所谓“常将人病如我病,救得他生似我生”。他们精勤不倦,好学深思,从不自满,甚至舟车寒暑,手必一卷,或有感即录,或挑灯夜读。如王孟英之《归砚录》即如此写成。他们领会了中医的精髓,精义入神以致用,故能在临床上取得好的疗效,而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迂腐之辈。他们又能够继承前人医术,或整理,或改编,或撰著,甚至有所创立,有医著传世。

  如果没有那些有文化的中医,就没有那么多中医典籍,就不可能流传下丰富的中医各科临床经验。如《药性赋》、《汤头歌诀》等,都倾注了他们的心血。一部《医宗金鉴》,其中包含有多少内、外、妇、儿各科杂证治疗的歌诀啊!没有文化的中医写得出来吗?

  我很赞赏和敬仰有文化的中医,他们在世时不一定有名,但他们对中医学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什么时候有文化的中医多了,中医学的发展前景就会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2-21 12:04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