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875|回复: 4
收起左侧

从“及瓜而代”谈西瓜的中药作用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3-4-14 20: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从“及瓜而代”谈西瓜的中药作用


“及瓜而代”一词源自《左传·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期戍,公问不至。请代,弗许。故谋作乱”。齐侯在食瓜的季节派连称、管至父去葵丘驻守,承诺在来年瓜熟的季节派人去替换他们,结果却失了信,迫使他们谋反。这一方面说明,葵丘肯定不是个好地方;一方面说明,守信对一个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从此,“瓜代”、“瓜期”、“瓜戍”、“瓜时”等就成了后来官吏任期的称谓,戴埴在《鼠璞》中指出:“今人到官,贺谢语必言‘瓜戍’。”也有引申为归期、约定之期的,如骆宾王《晚度天山有怀京邑》诗中说的“旅思徒漂梗,归期未及瓜”,杨万里《斋房戏题》诗中说的“醉乡无日不瓜时,书圃何期不菜色”者是也。
  四季之中,有代表性的东西多得是,为何偏以“瓜时”为期?这起码证明,在当时已经有了瓜,而且食瓜是非同寻常的待遇,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我国瓜的品种很多,西瓜、甜瓜、黄瓜、南瓜、瓢瓜、笋瓜、蛇瓜等不一而论。典故中指的是哪种瓜,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在瓜中最具代表性的西瓜。
  西瓜,别号“天然白虎汤”,而白虎汤是医圣张仲景创制的主治阳明热盛或温病热在气分的名方。该病以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象洪大为特征,一味西瓜能治如此复杂之疾病,可见其身手不凡。中医古籍《本草逢原》揭示了它的这一机理,指出:“西瓜,能引心包之热,从小肠、膀胱下泄,能解大肠阳明中暍及热病大渴,故有天然白虎汤之称。”《日华子本草》对西瓜的基本功能加以总结,说它能“消暑热,解烦渴,宽中下气,利小水,止血痢”。根据它的这些功能,现代临床上有以西瓜为主治疗肾炎、膀胱炎、胆囊炎、肝炎、腹泻、脏躁、高血压、烫伤等的报道,均获不同程度的效果。有研究表明,西瓜中的某些成分还具有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上沉积的功能,有可能给高脂血症患者带来福音。
  西瓜皮可菜可药,方书上称“西瓜翠”、“西瓜青”、“西瓜翠衣”,可用于对暑热烦渴、小便短少、水肿、口舌生疮的治疗。西瓜霜,是西瓜皮与皮硝混合后产生出的白色结晶物,为古今口腔科所习用,有治疗喉风、喉痹、咽痛、口疮、牙疳的作用,喉科要典《喉痧症治概要》把它誉为“玉钥匙”。西瓜籽仁“甘温性升,开豁痰涎”(《本经逢原》),“生食化痰涤垢,下气清营;一味浓煎,治吐血久嗽”(《随息居饮食谱》),又能“清肺润肠,和中止渴”(《本草纲目》)。西瓜籽壳、西瓜根叶也并非废物,前者“治吐血、肠风下血”(《本草撮要》),后者“治水泻、痢疾”(《中药大辞典》)。
  及瓜而代,说明瓜熟有期。瓜不是饭,理应食有节制。李时珍指出,西瓜毕竟性“属生冷,世俗以为醍醐灌顶,甘露洒心,取其一时之快,不知其伤脾助湿之害”。故脾湿胃寒或患有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经常腹胀、腹泻和肾功能不全的人,以及脾胃功能欠完备的老人和儿童,都要限食西瓜。1999年8月11日,某报以《逞能大口吃瓜,病发大口吐血》为题,报道了天津某房地产公司一名49岁的职工,在公司举办的“吃西瓜比赛”中,5分钟吃掉13块冰镇西瓜,当吃到第14块时突感腹中绞痛、大口吐血,被送医院抢救的事。对于嗜食西瓜、要甜不要命的人来说,这不能不说是“血”的教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4 20:2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总觉得中药没有科学依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4-14 20:34:59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州园林 发表于 2013-4-14 20:27
我总觉得中药没有科学依据

放P!
5千年的文化被你一句话说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4 20: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南卫士 发表于 2013-4-14 20:34
放P!
5千年的文化被你一句话说死了!

你说话好粗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3-4-14 22: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7-26 20: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