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774|回复: 7
收起左侧

对中药的认识

[复制链接]
药士
发表于 2013-4-12 08:5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中药是药,也有毒副作用
    “是药三分毒”,这是从我国传统医药几千年发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个基本认识。
    然而,近年来很多关于中药使用的宣传,尤其是用于保健目的的宣传,却在大肆渲染“中药无毒论”。这种宣传是明显错误的,容易误导患者和使消费者陷入中药毒性的漩涡当中,延误病情,造成不良后果,甚至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
    中药分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尽管是天然物质,但它们发挥治疗作用是通过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起作用的,进入人体后与西药一样都要经过肝肾等途径代谢,自然也就存在药物的毒性问题,会有副作用。所以,中成药说明书中会列出一些禁忌症和注意事项,以供临床参考。

中药的使用讲究辨证施治,合理组方,因人而异。

        传统中药理论将中药分为上、中、下三品,就是在综合分析中药疗效与毒性之间的平衡得出的结论:上品可常年服用,安全性高;下品又称虎狼之药,药性大,副作用也大,用量不宜过大,仅适合短时间使用。对一些单味中药的应用有“十八反”、“十九畏”的配伍禁忌。另外,中医保健中所说的补药也是药,服用不当照样可引起严重后果,如人参、鹿茸、阿胶服用过量可致兴奋、头昏、血压升高、鼻出血、便秘等。
    中药的不合理应用主要有:
    一是没有掌握适应症,盲目按西医病名或症状用药;
    二是不按照说明书用药,如将有妊娠禁忌的七厘散、大黄(庶虫)虫丸等用于孕妇;
    三是对于中医基本理论不了解,如临床用量非常大的左归丸、生脉饮、坤宝丸等,实际上不应该用于感冒,但许多医生都开处方给患者治疗感冒;
    四是超剂量用药和随意延长用药时间,如口服云南白药的成人一次用量0.2~0.3克,但临床用量有许多都超过0.5克,引起头晕、恶心呕吐、四肢厥冷,甚至造成肾衰,过去龙胆泻肝丸被当作祛火或减肥药长期使用的现象十分普遍;
    五是与西药随意搭配使用,如安神补心胶囊不能和溴化物及碘化物同用,否则导致药源性肠炎,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注射剂混用易导致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

所以,应用中药一定要注意尽可能地避免其毒副反应,可参照以下建议:

    ①     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要随意改变用量和服法;
    ②     一方一药不可久服,避免药物的蓄积毒性;
    ③     中药强调有虚症方能进补,无虚则忌补,要慎用滋补品,不可随意进补;
    ④     应慎用民间验方,所谓“祖传秘方”和“灵丹妙药”酿成的“遗恨”不在少数;
    ⑤     服中药时如出现皮疹、瘙痒、发热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药,及时去医院诊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8-7 15: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