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达到消毒效果所需要的臭氧浓度,目前能够找到的参考数据
1. WS/T 367-2012, C.7.2.1,描述为20mg/m³浓度的臭氧,作用30min对自然菌的杀灭率达到90%以上。
2. GB 28232-2020,7.1.2,描述:一般臭氧浓度5mg/m³~30mg/m³,相对湿度≥70%,作用时间30min~120min。
3. 业主过往项目的经验取值,A级区50ppm,B级区25ppm,C/D级区15ppm。
二、体积浓度(ppm)与质量浓度(mg/m³)的换算。
大部分气体检测仪器测得的气体浓度为体积浓度,我国标准规范多采用质量浓度。质量浓度读数方便直观,但其数值受环境温度、气压影响会有变化(我们换算时通常会取定值,这样就会产生偏差),体积浓度不受环境、温度影响。
常用的换算方法:
1. 参考条目:GB50591-2010, E.15,
质量浓度=体积浓度*气体分子量/22.4;臭氧分子量为48(1kmol臭氧的质量,单位kg),22.4为1kmol气体的体积(单位m³),此换算方法不考虑环境因素影响,用于臭氧产量计算时不影响计算精度。
2. 质量浓度=体积浓度*(气体分子量/22.4)*273/(273+气体温度)*气体压力(Pa)/101325
三、直接影响选型的几个参数:
1. 需进行臭氧消毒的车间体积,定为V1。
2. 服务于上述车间的空调风管内部空腔的体积(含空调箱、静压箱、各种风阀、消声器等风管部件内部体积),定为V2。经验取值是V2=0.2~0.3*V1,对照手上项目做了实际复核,经验取值适用且保留有裕量(实际选取系数时注意空调机房到净化车将的距离)。
3. 系统维持压差平衡所需新风量,定为V3.臭氧消毒期间空调系统为内循环,排风系统关闭,消毒期间补充新风量应为维持室内压差的渗透风量(消毒期间的压差取值,目前还没理清。经验取值是V3=1%~1.5%*V1。
4. V=V1+V2+V3
5. 臭氧衰减率S,经验取值是61%每小时。
6. 臭氧发生器选型的裕量系数,考虑臭氧发生器臭氧产量的衰减,业主这边要求的系数为1.2。
总结以上:消毒需求的臭氧量(g/h)=需求臭氧浓度(mg/m³)*V/(1-S),臭氧发生器臭氧产量选型≥1.2*臭氧需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