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返回首页

呀静的个人空间 https://yx.ouryao.com/?47647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如何成为一名资深验证专家?

热度 2已有 555 次阅读2021-11-22 16:32


可能很多刚接触验证、甚至从事验证多年的人均会有这样的想法,想努力成为一名资深的验证工程师甚至验证专家,但又不知道努力的方向。
那么如何选出一条发展路径呢? 本文就和大家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以产品和工艺为基础
为什么说要以产品和工艺为基础?因为做验证的根本目的还是要回到GMP的根本:保证药品质量,而工艺是药品质量的核心。 另外,只有掌握工艺,以产品质量作为出发点,才能掌握验证的尺度。 因此,好的验证工程师很大一部分均出自车间工艺员和现场QA,因为其能始终紧跟产品和工艺。

从产品和工艺出发
只了解工艺还不够。 验证远远不止工艺本身,围绕工艺的还有车间设备、公用设施、QC仪器、计算机化系统、清洁方法、分析方法以及其背后的验证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QMS。 因此,应该进一步了解上述各个验证类别,怎么了解?写方案、执行方案、起草报告,每类方案和报告,起码要亲自执行几个,才算是刚刚入门。 在此过程中应该考虑为什么要做这些项目?做到什么范围和程度?标准为什么是这样? 如果仅是简单的重复,不去思考,那么进步实在是太慢,混迹10年都不一定赶上别人努力3年。 因此,在执行的过程中要勤于思考问题,得出结论后在实际验证过程中进行证实,然后循环往复。 


加强QRM质量风险管理意识
确认和验证的范围和程度都是基于风险来确定,基于产品和患者风险。那么如何进行风险评估呢? 系统影响性评估(SIA)可以用来确定设备设施是否需要进行确认。
系统风险评估(SRA)或者部件关键性评估(CCA)可以用来进一步评估确认的范围和程度。
工艺验证风险评估(PVRA)用来识别工艺验证风险及控制措施;
清洁验证风险评估(CVRA)用来识别清洁工艺验证风险及控制措施;
分析方法验证风险评估(MVRA)用来识别分析方法潜在的风险及控制措施;
另外,还有计算机化系统分类评估、数据关键性评估、运输验证风险评估、共线风险评估等等内容。 风险评估完成后,应使用风险追溯矩阵RTM,对风险进行跟进,以形成闭环管理。
RTM既可以由需求触发,称为:需求追溯矩阵。也可由风险触发,称为:风险追溯矩阵。关于RTM,本文不再过多介绍,可点击下方链接文章延伸阅读:原创:需求追溯矩阵RTM在制药企业的应用介绍 


加强质量管理体系QMS意识
做任何事时考虑三件事。
1、公司文件体系有具体规定吗?2、是按照文件体系要求执行的吗?3、做好记录了吗? 然后,再考虑QMS体系是否有哪些地方规定的不合理,找出不合理之处,持续改善QMS体系以及确认和验证体系。 


确认和验证生命周期拓展
QMS正在向PQS演变,ICH Q10、Q12的生命周期理论在制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确认和验证同样如此。 以设备确认为例URS、设备选型、供应商审计、分类评估、FS/DS、FAT、SAT、DQ/IQ/OQ/PQ,再加上日常管理如权限管理、清单管理、时间校准、日常备份、软件备份是否OK?预防性维护、维修是否会引起再确认?定期再确认呢?定期再确认的范围和程度呢?统统是考虑范围。 关于设备确认生命周期的描述不再展开,可点击链接文章延伸阅读:设备确认全生命周期经典.PPT

以工艺为例按照FDA 2011年工艺验证指南的思路,可以将工艺验证分为:工艺开发、工艺性能确认和持续工艺确认。 也就是说,每个单独的领域既要横向考虑,也要向纵深考虑,最后把这些理念融入你们的确认和验证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最终形成质量文化。 


与时俱进
持续关注法规和指南更新情况,了解确认和验证的最新动态和要求,开展差距分析,识别差距,然后不断的融入公司确认和验证体系,形成良好的持续动态更新。
当然,实践和法规并非一日之功,以今年6月ISPE发布调试和确认(第二版)为例,小编花费2个月时间才完成翻译和解读,真是一把辛酸泪,此处同样不再多说,详见延伸阅读链接:ISPE 调试和确认(第二版)全文解读.PPT 其他必备技能:测试能力、仪器管理能力、项目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写作能力、偏差、CAPA、变更、数据统计能力等等。 

就像蒲公英论坛一位网友说的
验证是唯一一种既熟悉质量体系,又熟悉设备技术,懂法规,懂技术,写的了文件,干的了重活,能文绉绉探讨法规,也能车间大大咧咧侃大山的存在。

当各位对上面所提到的技能均能得心应手时,相信你已经完成了“熟知CQA、不惧CPP,单挑ERP、群殴SME”的“资深验证专家”的华丽蜕变。 祝各位在验证领域均能有所作为。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呀静 2021-11-22 16:36
谁人敢自称验证专家?
回复 乐道12 2021-11-24 15:04
来学习
回复 shill2003 2021-11-30 13:40
不断学习才能提升自己。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2-18 04:02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返回顶部